有些東西總是新不如舊。
機械製作的銀器再華麗精細也欠缺了老銀器自然韻味,即使是一把小勺匙只要經歷過時間洗鍊也別有一番味道。曾雪麗芭蕾舞學院的創辦人,在倫敦習舞期間曾寄居當地家庭;曾於倫敦居住逾10年的室內設計公司老闆林家裕,也見識過當地人對老銀器的愛惜,對英國老銀器的精緻情有獨鍾。餐桌上都只有舊愛容不下新歡。
記者:冉藹莉、顏美鳳
攝影:麥永健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細微處百看不厭
於倫敦居住逾10年的林家裕,早已沉醉於英國文化:「我每日返學放學,都經過古董店,放假又行畫廊、藝術館,慢慢便開始研究起來。」十年前開始搜集古董家具,藏品太多,於是在中環安和里租了一個舖位,賣掉一些舊收藏又可騰出空間迎接新的,當成私人珍藏館一樣方便他帶客人前往參觀。
但對古董銀餐具他愛不釋手:「每件銀器都有它的價值,古董就是有一種時間性,我對着它,永遠都不會厭。」他選擇的銀器,最主要看外形、比例及細緻度,他拿來一隻用鍍銀和象牙做的茶壺,「最重要就是detail位,加了象牙、木的手柄,形成一個對比,而不只是一個普通茶壺。」那是他多年前在倫敦的Chelsea購買的。「象牙現在已經不能入口,我放在家中讓朋友欣賞。」
尋銀地點:
每年他總會到英國及法國一至兩次,倫敦蘇豪區休斯頓街以南(South of Houston Street)、阿菲斯古董市場(Alfies Antique Market)及切爾西(Chelsea)的Pimlico Road便是他最常收集銀器的地方。
Profile:林家裕
室內設計公司Lime design創辦人,曾替鄭海泉設計家居。14歲到英國留學,大學時在倫敦藝術大學Chelse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修讀室內設計,畢業後於知名的David Collins Studio工作。
一頓飯由餐具說起
曾雪麗當年16歲,獲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取錄,修讀舞蹈,2,000多人中只有20人獲選,最後只有8人順利畢業。習舞生涯是每日跳足八小時,老師又格外嚴厲。「有些老師會大聲罵人肥、跳得像隻豬,有些學生因此得了厭食症」。她最輕鬆的時光就是回到寄宿家庭裏,與他們一起進餐。英國人特別講究餐具,就算不是甚麼名貴貨,可能都是一代傳一代,特別有紀念價值,一頓飯、一餐茶每每由餐具的故事說起,把短短時間都變成一段融洽愉快的時光。
尤其開設芭蕾舞學校之後,常見到家長把小童的時間表排得密麻麻,連吃一頓飯,都不斷催促:「明明是享受都變成一種壓力,小孩子又怎會健康?」
家住壽山村的她,餐桌旁有個古董桃木飾櫃,裏面放了林林總總由英國跳蚤市場搜羅而來的古董銀器餐具,有花邊用作攪拌用的茶匙、水晶配銀的盛糖器皿都有幾十款,甚至有本來用作呼喚侍應的銀鐘。每一頓飯的餐桌擺設她都不馬虎,希望三個女兒都享受到圍在餐桌上的分秒。
尋銀地點:
除了遊客經常光顧的Portobello古董市場之外,倫敦亦有許多專門售賣古董銀器的市集像Bermondsey Square Antiques Market,每星期舉行一次,已經有60年歷史,按照傳統每逢星期五凌晨3、4時就開始,識途老馬都會摸黑等候檔主開檔,因為許多檔主將手頭精品賣掉就會收檔,上午10時已經門庭冷清。
Profile:曾雪麗
曾雪麗芭蕾舞學院及曾雪麗儀態培訓學院創辦人兼校長,曾任教日本Babar Miki Ballet,亦是中國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英國銀器歷史悠久
在英國上百年歷史的銀器,才稱得上古董,1908年以後已經算是近代創作了,相對英國是歐洲銀器製作的發源地,已有千多年的製作歷史,一百年不過彈指之間。初時,銀多數使用在宗教活動及皇室和貴族生活中,尤其餐桌之上,既是一種權力與地位的象徵,也有實際的用途。因為銀與水接觸,會產生能夠殺死細菌的「銀離子」,用銀器盛載飲料與食品,也可延長保鮮期,加上銀器遇毒素會變黑,可以給他們一個警號。
統一印章制度
一個傳統的英國家庭,都視收藏一件名家製作的精美古董銀器為品味的象徵,所以古董銀器的買賣一直活躍,各省各市都有專賣古董銀器的市場,每年6月更有個英國銀器周(British Silver Week)。英國古董銀器最多人收藏,因為幾次銀器制度的改革都起源於英國,技藝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最初銀器材料的純度沒有標準,普遍把銀器叫做plate,指含銅的銀器,到1300年英國首先將銀含量92.5%的銀器賦以「Sterling」的標誌,用一個獅頭表示,一直在歐洲大陸流傳。1327年3月30日,愛德華三世正式成立Goldsmith Hall,對英國銀器實行統一檢驗和印章制度。銀器必須送往倫敦的鑑定所,由每年要選出的檢測大師進行鑑定,所以鑑定標誌也叫「Hallmark」。
1784年至1890年間,英國銀器上有五個標誌,它們分別是分辨銀器的Sterling、城市名、生產日期、製作商名字、稅章,在1890年刪去稅章。一件銀器在手可以追溯他的身世來歷,記載不同地區的歷史,這就是英國古董銀器可堪回味之處。
【英國銀器標誌解讀】
純銀標準印章(Sterling Mark)
不同地區生產的銀製品,銀的成份凡達92.5%都有個別的標誌認證。
出產城市標誌(Town Mark)
出產日期(Date Letter)
1478年,倫敦採用字母記錄生產日期以建立歷史檔案。字母在每年的5月更換一次,以20個英文字母輪流使用,每個要重複再使用就用不同的字體和字框來區分。
製造商印(Maker's Mark)
1363年倫敦開始標記製造商印章以防止偽造。到十七世紀初,已普遍使用製造商的名字簡稱,即是首字母縮寫。
稅章(Duty Mark)
早在1784年,稅印就被用來證明生產的銀器是否完稅。印章是每個在位國王的頭像,這項制度在1890年被廢棄。
杜汶澤、彭浩翔初會蔡瀾、黎智英!仲未睇?
第三集《亂噏24》足本放送中,即上: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