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明送了我兩本書;壹出版的「致創意.生活.香港」及「高調低B」裏面每一篇文章都曾在週日她的專欄中讀過,如今重閱,依然津津有味,不時發出會心的微笑。書中也告訴了我那許多我所不知道的。
算起來她的芳齡該是我的一半,當年我來港時她尚未出生,但她筆下的香港、她的童年、青少年,她出沒的銅鑼灣、灣仔一帶對我而言一點也不陌生,如今香港的特質正在逐漸消失,但她的特質依然在,仍保持着童真質樸,還有那個同時代的人所沒有的悠遠豪邁與多愁善感種種可貴的特質;正是最吸引我的;屬於她的獨特魅力,為同齡者所無。
認識她這幾年,見面不超過十次,每次都有驚喜,一次她那清爽別緻又十分襯她的妹妹頭,一出現簡直叫我驚艷,一次她送我一瓶「披着羊皮的狼」意大利酒莊Ca' del Bosco出品的Carmenero,那是我首次喝到的酒,後來與劉紹銘、舒非、顏純鉤等人一起分享之餘還特別到city'super去訂了送人。這一年多我很憂鬱,你知道為什麼?因為戒了那能驅走憂鬱的神水呀,她懂酒、懂美食、懂生活、懂藝術、懂體育、懂時尚、懂電影,每年奧斯卡預測十拿九穩。她活出自己的風采,而寫作是生活思想的紀錄,也難怪她筆下的涓涓滴滴卓然自成一家。
自認為身份複雜的畢明,給我的印象卻一點也不複雜,寫作賣腦度橋燃燒着她的青春歲月,無論廣告或電子傳媒行業,那旺盛的創作力,都讓她交足了功課留下了輝煌的紀錄,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大部份屬於她那一代的人所不能企及的深度與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