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傳出百佳賣盤,引來不少猜測。原來香港的高檔超市也越開越多,這些顧客追求的不是價廉物美的東西,而是高質的貨品。
看產品質素 不着意價格
一方面不少市民批評超市的貨品價格並不便宜,在藥房或是小店可以買到更便宜的東西。當大家以為超市是很賺錢的同時,原來數據顯示相反的情況,以惠康為例,牛奶國際年報指它的經營利潤率只是3%左右,即是收了顧客100元,只賺3元,完全不吸引。
高檔超市的顧客不太着意價格,他們關注的是產品的質素與安全。有一些高檔超市基本上是從不減價,它們標榜的不是日日抵,而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優質食品,經營者所賺的利潤比起一般的超市高了一截。
當香港有不少人批評超市壟斷,更時有出售過期的貨品發生,價格也不相宜,令普通市民百上加斤的同時,又有不少人指出普通超市的產品質素低,款式不夠多。他們追求的不是折扣,而是可否在香港買到。
這一切的背後是貧富懸殊,富的人可以花接近30元買一個日本製杯麵,窮的人連10元一個杯麵也買不起;富的人會花50元買一小盒美國來的蔬菜沙律,或是數十元一斤的溫室蔬菜,窮的人會覺得10元一斤的菜芯也很昂貴。高檔超市賣的是來自北海道的麵粉,可以用作自家製麵包之用,普通的超市賣的麵粉多來自內地。內地的產品不是全都不好,只是總有一些產品的安全令人不太放心。
高檔超市的顧客群是屬於高級中產,而普通超市的顧客群則是普通的升斗小民。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杜汶澤、彭浩翔初會蔡瀾、黎智英!仲未睇?
第三集《亂噏24》足本放送中,即上: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