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資產再現 單季錄27宗

負資產再現 單季錄27宗

【本報訊】樓價於第二季微跌,即令負資產事隔一年再次出現,樓市即時亮起「黃燈」。
金管局公佈截至今年6月底止,本港錄得27宗負資產個案,當中因為銀行職員以較高按揭成數貸款。專家認為,由於本港按揭成數偏低,故負資產短期大增機會不高。但考慮到美國逐步退市及加息期快臨,如樓價年內持續下滑,負資產個案將會攀升。
據金管局資料,27宗負資產個案,涉及未償還金額達1.11億元,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中無抵押部份金額為200萬港元,平均按揭利率為2.91厘。對上一次本港出現負資產個案,要追溯到2012年6月底,當時僅得5宗個案,遠低過2011年底時的逾千宗個案。

王美鳳認為,只要供樓人士定期還款,銀行追差價機會微。

次季樓價跌幅溫和

對於負資產相隔一年再現,金管局表示,銀行自從2011年第一季起,並無錄得任何拖欠3個月以上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紀錄,反映壞賬機會不大。
反映樓價指標的中原指數(CCL),去季樓價並未見嚇人跌幅,指數由高位123.66跌至最低位118.51,跌幅約4%。最新一周CCL升0.4%,報120.61,連升第兩周。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負資產主要來自高成數按揭客戶,本港樓價於次季跌幅溫和,負資產宗數大增機會不大。
對於樓市前景風險,王美鳳認為,現時27宗負資產情況不算嚴重,主要為個別按揭成數特高的銀行職員,因為銀行給予員工的優惠,可造高達九成的按揭。她續稱,現時本港按揭成數平均為55%,高按揭成數個案僅佔約10%左右,相信樓價要再跌10%,才會有較大規模的負資產宗數湧現。回顧以往曾出現銀行追業主差價情況,她認為就算負資產出現,只要供樓人士定期還款,銀行追收差價的機會很微。

【動主播召喚敢你就來】
立即報名: http://anchor.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