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力】隔周六刊
調解課程包含一個課題,希望調解員具備靈活思考,有助促進爭議雙方開拓可行方案。有時我們也提及創意思維及創新能力,使學員更彈性處理面前二人的爭議。有學員問,自知從來古板,沒有創意,怎樣可以在短短40小時變成創意人。
不少調解方法創意無限
我不容許學員預先放棄,這根本違反調解員樂觀、積極的特質。我告訴他市面上有不少很好教創意的書及課程,只要他不消極,不放棄,事實有很多機會可以找到自己創意潛能,練習和發揮創意。
就算他不看書,不修課程,經過40小時調解課程,也能從中開拓創意,因為他們學的調解,是促進式調解,先由找出問題開始,從而解決問題。而為解決問題去找出雙方真正需要,也動用不少腦筋,這就是創意思考了。
過去聽過不少極具創意的解決方法,雖然由爭議雙方自己想出來,調解員的調解和促進技巧功不可沒。例如,樓上漏水到樓下,結果是樓下住戶支付樓上住戶水管修理費。甲欠乙債,乙結果還款,但不是還給甲,而是二人同意將款項捐了給慈善機構,還合作討論捐到哪家慈善機構去。兩個生意合作夥伴因一些誤會,差點對簿公堂,結果達成和解後,立刻約朋友打麻雀去。在一宗醫療事故中,原先因女兒在醫院急病死亡而大吵大鬧的媽媽,竟然在調解會議中為對方斟茶。上述看似匪夷所思的過程和結果,其實極為普遍。
調解的特點,包括鼓勵爭議雙方溝通,促使他們從別人角度去考慮事情,引導他們向前看,尋找彼此共通點,至能接受的解決方案。調解程序的彈性,加上調解員的工夫,結果往往出人意表。或許一些自認缺乏創意的朋友,可選擇修讀調解課程,結果就算不做調解員,也可鍛煉創意。
撰文:香港調解聯盟副會長繆少群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杜汶澤、彭浩翔初會蔡瀾、黎智英!仲未睇?
第三集《亂噏24》足本放送中,即上: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