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消耗了一半,滿街都是餓假期已久的飢渴小傢伙,像放監出來,兩眼發出精光,帶着足球或者羽毛球拍,就算樣衰寸嘴的小惡魔,也顯得順眼了。
運動的孩子,有一種美,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看他們迸發爆炸力,在遠離校規校訓、家課測驗的運動場上,自發地加把勁控球、傳球。大毒日那麼劇烈地在頭頂作怪,人暈暈地,但場邊的孩子,滿臉彩光,眼神聚焦,專注地跑動。這些孩子,說不定就是傳統學校中老師歸類為曳仔的,校方標籤為學習障礙的,同學和同學的白鴿眼父母歧視為成績掹車邊不入流的,暑假一來,這些校園中的年輕「失敗者」,憑着運動大變身,變成身段亮麗,有大將之風,貫徹體育精神的典範。同一個人,沒改DNA,暑假前和暑假中,分別竟有那麼大。那些自作主張,強迫孩子在暑假一定要學識四式、考鋼琴樂理、上兩文三語補習班的家長,肯定沒見過自家出品的藝術品,在運動場上那點揮汗如雨的亮光。專家說,教養是藝術。好吧,可是暑假一過,教養又變回市場經濟,五萬元一套的幼兒英語教材,又賣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