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營養偵探 - 蕭煒春

孩子的營養偵探 - 蕭煒春

每年都會逛書展,喜歡那份被書海包圍,好書似乎總可以信手拈來的氣氛。今年書展繼續大出血,其中吸引我一口氣看完,而且認為絕對值得推薦的是《誰吃了你的小孩?》(What's eating your child?)。作者Kelly Dorfman是美國著名的兒童營養專家,執業三十多年見盡不少因錯誤進食而致周身病痛的小孩,她強調只要父母像偵探般由食物入手,追尋病源,很多奇難雜症其實都可以不藥而癒。
譬如孩子經常出現頭痛、肚痛、嘔吐或便秘,即使服用了止痛藥或腸胃藥後仍無補於事,牛奶產品或含有麩質的小麥製品(包括麵包、麵條、餅乾、蛋糕、薄餅)都可能是元凶。以上兩種是最常見的致敏食品,孩子越小,因牛奶而致敏感的機率越高;孩子出現症狀的年紀越大,則越可能是因為麩質在作怪。又假如你家的孩子身材特別矮小,一般會認定是基因問題,又或者欠缺運動,卻原來飲食中缺乏一種稱為「鋅」的營養素,會令致孩子失去飢餓的感覺,而且對食物的氣味和食味特別挑剔,不肚餓加上認為很多東西都不美味,於是乎吃得太少,直接就影響了發育。
身體健康外,情緒問題往往也與食物扯上關係。九歲已被診斷為躁鬱症的小孩,情緒問題在戒除飲食中的全部麩質後,神奇地出現明顯改善。作者也遇過一名出現過度活躍行為的小童,已被處方治療極端行為和情緒失調的藥物,結果及時進行無糖飲食,倖免於強效藥物的副作用。
這本書之吸引我,是因為小悠、小芊都有嚴重敏感問題,遍尋中、西名醫也難以根治,一家人都感到身心疲累。作者提出的觀點是「You are what you eat」,與其透過藥物補救,倒不如從飯桌上提升孩子的體質,除了挑選優質食材外,重要是避開吃了會令身體抗拒的東西。可以吃甚麼和不可以吃甚麼,除了倚賴科學測試外,更重要是父母鍥而不捨的追查偵測,因為沒人較我們對孩子的變化更敏感。事實上,作者在書中列舉數例,病童都是在敏感測試中呈陰性反應,群醫束手無策之際,幸得父母堅持向不同的專業人士求助,再配合調節飲食而走出困境。
作者指出,現代孩子出現越來越多來自食物的問題,固然是因為吃得不好:揀飲擇食加上過份倚賴經精製加工的空熱量食品,蔬菜、生果和新鮮肉類的比例出乎意料地少,同時也因為農藥、食品添加劑與基因食品的遺禍。小悠兩年前開始已完全戒掉雞蛋、奶類產品與麩質食品,但濕疹問題仍持續嚴重,空氣污染可能是主因,但來自蔬果的農藥,以及日常生活中鬼影處處的基因改造食品,會否都是致敏原?作為家中的營養偵探,這是我在未來日子需要好好偵測的方向。
書中雖然引用了不少統計數字及科學理據,但作者筆觸幽默,文字易明一點不艱澀,作為父母對小孩營養學的入門須知(例如如何選擇益生菌與魚油丸),也是不錯的選擇。注意英文版已出新版,易名為《Cure your child with food》,加了一個有關麩質導致暴食的章節。香港其實也有很多營養師,但似乎都着眼於減肥事業,期待港版Kelly Dorfman的出現,在體重以外,告訴我們如何讓孩子食得好、食出健康。

【動主播召喚 敢你就來】
立即報名: http://anchor.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