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成家,後立業 - 高慧然

先成家,後立業 - 高慧然

中國人的傳統智慧在成語中體現出來,比如「成家立業」,要求先成家,然後才成就事業。反映的是一種因果關係:有家室的男人才可能成就事業。我一直質疑這兩者之間的先後次序是否合理。看看現代人,誰敢先成家後立業啊?拍拖十年八載,沒成就一番事業,沒挖到第一桶金的情侶,往往是成家不成,變作陌路。
現代人的次序相反,大多是「立業成家」,有了一番事業,挖到了第一桶金,交了買樓首期,最好買了車代步,然後,才覺得自己擁有了成家的資格,至少擁有了考慮成家的資格。
先成家還是先立業?還用問嗎?當然是先立業!有了事業有了錢,還愁找不到人結婚?你若功成名就,老婆錦上添花。你若一事無成,老婆不過是累贅。在香港,只有一種人堅定不移地信奉「成家立業」,他們是高官,每一個高官身前,必須有一個可擋風可避雨兩肋可插刀的悍婦。老婆是盾牌,列為必需品項目。
必需品也分級別,視乎其生殖能力。能夠生兒子只是基本要求,確保傳宗接代而已。但是,如果老婆能夠生得出與老公沒有關係的兒子,兒子只是老婆的家人,不屬高官老公的家人,則這老婆屬特級必需品。
先成家還是先立業,苦海中掙扎的香港男人看到茂波叔叔跟他的老婆,以及不是他家人的兒子的和諧生活,該有了人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