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黃(013)證實賣百佳之後,消息多多,最令人側目的是,傳出的百佳估值,何以好似鬼影變幻球般,走勢估佢唔到,數日內便升值了一倍,叫價312億元。要知道李嘉誠旗下的和電香港(215),經營本地流動及電訊業務,年賺超過十億、按年增長有20%,都只是200餘億的市值。
2002年,公眾開始對百佳的壟斷感到不滿,我念念不忘霍大班的晦氣回應:「其實百佳唔係咁賺錢,邊際利潤低過1.5%,真係好雞肋,𠵱家見到就眼冤。」同年,霍建寧出席演講,他笑言百佳無錢賺,只是一種慈善活動。霍建寧「眼冤」的親生仔百佳,今天煥然一新,估值爆升惹來無限憧憬,已經帶挈和黃在過去四個交易日,市值升了近百億元。
話說回頭,百佳300億元估值到底是如何煉成?上周五《道瓊斯》引述消息,首度披露和黃有興趣將百佳放售,當時報道估計有關交易價介乎10億至20億美元。但至本周一,《華爾街日報》又引述接近交易人士稱,指百佳的估值可達30億至40億美元(234億至312億港元),升了一倍。
參考牛奶估值 不切實際
原來該報道引述的「消息人士」,是以百佳競爭對手惠康的母公司、新加坡上市的牛奶國際的估值作參考,牛奶國際PE為29.5倍,明年預測PE有25.9倍,以此計算,百佳應值312億港元。
牛奶國際業務遍佈不同的零售業,惠康等超市業務的經營盈利,佔集團總額不到一半。牛奶公司其餘業務還包括IKEA、7-11便利店,同時持有美心集團股權。以牛奶國際零售業務瓣數之多,不是百佳獨沽一味做超市所能比擬。其實,與百佳經營的超市業務較為相似的沃爾瑪,過去五年平均的PE大約是14.3倍,傳出有意收購百佳的日本零售企業Aeon,平均五年的PE也大概是12.7倍。硬將百佳與牛奶公司比較。感覺是燒鵝髀的價錢,雞肋的味道。
用15倍PE計 僅值65億
霍建寧在11年前指,百佳邊際利潤低過1.5%,未必全是晦氣說話,日本Aeon過去五年的平均純利率是1.22%,以沃爾瑪規模之大,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之高,過去五年的平均純利率也只有約3.5%。和黃承認放售百佳之後,首次披露百佳的營運數據,2012年為集團帶來217億元的收益,假設百佳能夠有2%純利率,去年純利大概4.3億元。以15倍PE計,都只是值64.5億元,是300億元估值的五分之一。
和黃過去做刁的數目如恒河沙數,但早在和黃為百佳做內部審計的時段,已事先張揚,事情卻相當罕見。加上消息人士大合奏地吹捧百佳的估值,認真不尋常。而該消息卻偏偏會在公佈業績前夕出爐,這是否意在沛公,純粹為和黃在下星期公佈的業績護航?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倪匡、蔡瀾同肥佬黎約埋一齊《亂噏24》,你睇咗未?
唔睇冇話題,第三集足本放送中!速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