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滬綜指下跌12%,而環球其他主要股市卻錄得不錯升幅,歐美分別上升16%及21%,經歷大調整後的日本股市甚至有48%升幅。
投資者對中國逐漸失去熱情,源於對內地經濟增長預期的降低。然而,如今中國只是重蹈當年日本及韓國的經濟步伐,重新調整經濟結構,從過往由出口及基建主導,逐步轉移至內需,經濟增長速度放慢是必然的後果。近期內地拆息飆升,人民銀行卻沒有如往昔般立即出手救市,這反映中央正在施行壓力測試,透過容許金融業經歷短暫痛苦,以換取長遠健康發展。
現時滬綜指已由2009年夏季的高峯回落逾三分之一,A股估值亦重返金融海嘯時,是全球最抵買的股市之一。而近日大幅調整並未改變其長遠走勢,內地中產增加及薪酬上漲,消費市場潛力龐大,城鎮化又帶來基建投資機會,推動醫療及金融服務需求大增。中國已逐步步出產業鏈底層,轉變為一個較成熟市場。
投資者應透過對企業進行基本研究及分析,然後揀選合適股票。根據過去觀察,其中有兩大重點需要留意。其一,是中國股市與經濟增長走向並非同步。第二,投資回報全繫於入市價格。
要猜測A股何時見底是不智的,但當估值越來越低兼投資者情緒傾向悲觀之際,反彈的可能性則越來越大。
Fidelity-富達國際投資
【動主播召喚 敢你就來】
立即報名: http://anchor.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