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捨道而行 - 盧先亞

好不主席:捨道而行 - 盧先亞

如果不是舊同學傳來本報的一篇報道,我也不會在上星期特意路經中學母校,畢業……應該是「被畢業」多年,回校的次數確實寥寥可數。又不是甚麼傑出校友,所以不像那位學兄,不過在學短短一年,據說也是和我一樣,最終應邀離校,但30年前學兄載譽回港後,卻獲邀回校擔任頒獎嘉賓。又據說我的另外兩位陳姓學兄德森和志雲當時也在場。嘉賓在典禮上憶述,當年曾跟同學在廁所打架,結果被受過拳擊訓練的德籍老師(以我所知,學校只有外籍修士)發現,非但沒有重罰,反為他報名參加校際拳擊比賽,亦為他贏得唯一次搏擊賽事冠軍,武俠宗師之路亦由廁格起步。

港府冷待李小龍 令人費解

所以我不過想藉這位超凡校友逝世四十周年前夕,親赴廁格(其實咁耐,我都唔知到底係邊格)憑弔一番,怎知只見校內大肆佈置,只差張燈結綵,原來當晚會在此舉辦李小龍紀念晚會,一切閒雜人等包括我自被拒門外,只能探頭張望。雖然未能圓願,不過總算慶幸香港的「龍粉」可以繼承這位「大兄」未竟之志,發揚他的武學精神和哲學。至於對其他香港人來說,起碼我們能多點認識這香港瑰寶,當然唔識寶的也有人在。
莫講話佛山有他的紀念館,聽說遠在波斯尼亞也有其銅像,香港作為這位巨星成長和竄紅之地,只有一條聊勝於無的史迹徑,和現在文化博物館舉辦的長期展覽,實在愧對這位香港之子。到了今時今日,去到海外地方,人家問起客從何來,每答「香港」,對方自會衝口而出Bruce Lee,我亦即耍其招牌動作,再配合怪叫回敬,就這兩下當然未能盡現李小龍的武術精髓,卻足以逗人開心,起碼盡了港客之儀。
李小龍名揚四海怎不教港人自豪,唯獨港府官員例外,這麼多年樂於打造諸式香港故事,以建立港人身份認同。然而現成有這位曾被《時代雜誌》列為20世紀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然後風頭延續到下個世紀,因他再獲選為「21世紀二十大偶像」,如此人物港府卻投閒不用,連嗰幾滴水都唔抽,奇哉。或許政府冷待和忽視的其實不是這位傳奇人物,而只是一貫行事都和港人的意願和想法背馳。
我不尚武,對「武術」或「功夫」的認識都是從電視、電影和小說中得來,然知李小龍所創的截拳道,除武學元素外,亦有其中「哲學」。有人曾說箇中真義就是 「實用主義」,未知宗師對白:「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是否脫胎於此,反正能放倒對手確實是搏擊目標。所以截拳道不講門派,不計正統,甚至西體中用(可記得李小龍曾是拳擊冠軍)亦沒牽掛,真正放下門戶之見,方成大器。香港華洋雜處,中西結合,可說是我們創造奇蹟的其中原因,這點和「截拳」之道實不謀而合,可惜現政府總是向北望,求陸(或「中」)化,捨道而行。

盧先亞

【動主播召喚 敢你就來】
立即報名: http://anchor.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