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發展爭議】
【本報訊】從粉嶺的私人屋苑向外望,是一片令人真正心曠神怡的綠田園,可看到馬屎埔農地、新世界「鬼屋」、遠眺深圳,但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將在這裏墳起數十幢35層高的屏風樓,田野勢變圍城。有區議員坦言,馬屎埔一帶日後會逼滿「密麻麻」的高樓,連半個公園也欠奉,擔心會變成「馬屎埔圍城」。
記者:梁德倫 袁柏恩 鄭啟源
現時馬屎埔仍有不少常耕農地,即使恒基近年透過艇仔公司收地,仍是一片綠油油。從附近民居如綠悠軒、榮輝中心及榮福中心等向北單位望出去,舉目盡是綠野田園及梧桐河景。
但據政府提出的「最終方案」,整個馬屎埔村都要鏟平,綠悠軒對面土地會劃為中密度私人住宅,後方是高密度公屋發展。榮輝中心對面除預留兩幅學校用地外,其餘全部為高密度私人住宅地及公屋居屋用地。馬屎埔日後只見高樓不見綠田園。
「空氣污染一定嚴重咗」
至於現時低密度住宅皇府山後的石湖新村,日後會預留一大片土地作休憩空間,天平山村至梧桐河一帶土地則以公屋為主。政府在方案提及,高密度住宅地積比最高為1比6,樓高以35層為限。
北區區議員羅世恩表示,不少居於馬適路一帶的居民都擔心日後馬屎埔建成屏風樓群,「第時得番屏風樓,人口又多咗4、5萬,空氣污染一定嚴重咗」。他指聯和墟已是高密度住宅區,日後一路之隔的馬屎埔也變成高密度住宅,「到時好似圍城咁層層圍住粉嶺居民」。他質疑,為何政府反而在低密度住宅區的皇府山後預留中央公園土地:「係咪有錢人就可以享受好啲?」
天平山村村民梁惠心指,該村位處低窪地帶,過去20年發展,高樓大廈已將該村三面包圍,只餘梧桐河一面通風。東北發展令該村最後通風一面亦被堵塞,「政府話發展以人為本,睇陳茂波所作所為,就知淨係以自己人為本」。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政府提出興建新的粉嶺繞道接駁至新發展區,但環評已提到工程及落成使用時,噪音比現時大增,令現時原是寧靜社區的梧桐河一帶鄉村飽受噪音困擾。
倪匡、蔡瀾同肥佬黎約埋一齊《亂噏24》,你睇咗未?
唔睇冇話題,第二集足本放送中!速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talk24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