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日本著名的拉麵館來港開檔,未有什麼大宣傳,更無所謂的開業優惠,但那店門口一天二十四小時排長龍,深夜清晨人龍不散,更何況午餐晚餐時份。人龍把附近的餐館的門面都遮擋了,隊伍之中的年輕低頭一族居多;排着隊也不閒着的敲敲打打。
有必要如此嗎?花兩三個鐘頭以上排隊吃一碗拉麵?價錢並不便宜,在日本吃過的食客都說價錢貴了三分之一,份量則少了三分之一,無以名之,只能說貪新鮮吧,也證明了香港的年輕人很空閒,又有錢,八十九元一碗的拉麵充不了飢,早餐嫌奢侈而重口味,下午茶又嫌單調了些,香港的排隊族卻十分受落。
這一族群的食客真懂得吃嗎?倒也不見得,羊群心理居多數吧,去過日本吃的人曾讚不絕口,排過長隊吃過更覺得物有所值,時間花在人群中等待也有所值,試問有那一個老襯排了三個鐘後敢說一句:不過如此。這一說不更證明自己是老襯嗎?
日本的影片中曾有以尋找正宗拉麵的題材,大都會小鄉村走遍吃一碗令自己感動到熱淚盈眶的麵,懷念起童年時媽媽的拉麵,親情的味道融化在一大碗湯麵中,況且一碗拉麵還隱含着一個青年人不屈不撓的決心。
那種如告解室的格局,那種自行設計軟硬度多葱少蒜及湯淡湯濃種種,煮麵的一失手也未必吃得出來,滿足了人有我有的虛榮而已。
人潮終有一天會散去,但為了一碗拉麵不眠不休,大汗淋漓身水身汗的三十四度氣温下仍在人龍中這又是什麼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