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通識:貪腐與反腐在中國

爽通識:貪腐與反腐在中國

1.緒論

中國貪腐問題難解決,民間高呼抓貪官聲不斷。 資料圖片

‧近日中國具官方背景的新聞工作者在網上實名舉報華潤集團在山西煤礦收購過程中出現腐敗貪污行為,引發海內外重大關注
‧有人視之為中共內部不同派系之間的權鬥結果,亦有人視之為中國新聞媒體監督政府及國企的進步
‧二十世紀90年代中國有句「順口溜」說:「毛澤東的幹部兩袖清風,華國鋒的幹部無影無蹤,鄧小平的幹部百萬富翁」,現在再經歷過江澤民、胡錦濤時代,到今日的習近平時代也好不了多少

2.中國幹部貪腐原因

(a)制度問題
 ─中國政府施行威權管治、三權合作,嚴禁民間發展公民力量及對政府進行實質的監察,再加上中國傳媒絕大部份有官方背景,不少敏感新聞更由新華社「統一發稿」,新聞界第四權實質上被閹割
(b)權力與薪酬
 ─香港公務員制度成功的其中一個因素是「高薪養廉」,道德層面上是「衣食足而知榮辱」,在實質經濟層面上是增加貪腐的代價或「機會成本」,令公務員不敢行差踏錯
 ─可是,今日中國市場經濟已大行其道,但幹部收入卻與時代脫節,一個地方幹部收入只有6,000至8,000元人民幣,省市領導月入不超過20,000元,即使是大型國企領導也不過是30,000至40,000元,可是他們動輒可批出價值以億元計的合同,權力與收入不成正比,幹部自然利用職權以權謀私
(c)人治大於法治
 ─中國改革開放後,社會出現劇烈變動,經濟發展速度遠高於社會保障,法制建設速度情況恰如二十世紀50、60年代的香港
 ─欠缺制度自然就存在「灰色地帶」,可以鑽空子自然要靠人事關係,幹部與新興資本家階級結成利益共同體,一個出錢,一個出影響力,開發、遷拆自然水到渠成
(d)道德/信仰衰落
 ─中共建國頭30多年並不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文革10年更徹底打破中國人固有的道德觀念
 ─與此同時,「新中國」成立初期主要依靠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支撐幹部群眾捱過困難時期,但建國頭30年的政治經濟運動摧毀了大部份中國人的信仰
 ─傳統道德沒有了,共產主義烏托邦也化為烏有,到了二十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社會除了「博一博,單車變摩托」外還有甚麼呢?
 ─欠缺道德、沒有信仰,再加上制度的不健全,一切為貪腐提供一塊良好的土壤

3.政府的解決方向

(I)反貪腐
政府近年來積極加強反貪工作,習近平上台後更多次強調反腐的重要性,其主要內容包括:
 ─中央早在2003年建立中央官員巡視制度,派出監督官員到各地巡察,加強反腐工作。政府在2009年開設網上舉報官員貪腐的制度,讓各地民眾可以直接向中央政府舉報貪腐官員。
 ─網上舉報現在更採用「實名制」,而且舉報人的身份除了一般百姓外更有官方或半官方機構的人員。
(II)行問責制
 ─指政府官員有義務接受與其職責相關的質詢,並承擔行政失當的結果。
 ─但凡地方發生死亡三十人以上重大事故,部門首長或省市領導須負上領導責任而下台。
例子:
*2008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李長江因多家奶製品生產商加入有毒化學品「三聚氰胺」,導致嬰兒患上腎結石,須引咎辭職。
*2009年,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栗智因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發生漢族與維吾爾族衝突,而被免職
(III)增加行政透明度
 ─政府公開更多資訊,在公共事務上給予民眾更大的知情權,讓人民明白政府施政與政策,從而促進公民參與政府事務,並且監督政府運作。
 ─例子:公開財產(房產)數目──去年開始,政府鼓勵地方幹部公開房產數目,廣東省是試點,但到目前為止公報財產官員很少。
(IV)增加政府認受性:擴大基層民主
‧農村基層民主
 ─早在二十世紀80年代中,農村已成立「村民委員會」(簡稱村委會),管理農村事務。
 ─自1998年起政府擴大基層民主,要求村委會必須在公平公開的情況下,由村民不記名方式投票選出成員。
 ─截至2010年底,全國有大約60萬個由村民選出的村委會。
‧城市基層民主
 ─與此同時,政府在二十世紀80年代末,在城鎮成立「居民委員會」(簡稱居委會),初期由政府派出官員管理;後來,城市居民可逐步自行選出居委會的負責人,處理城市日常事務如治安、公共衞生及調解民眾糾紛等。

4.結論

─中國貪腐問題是源於不合理的政治制度
─將貪腐問題過度諉過於個人並不科學
─即使中央政府有決心反腐,沒有制度上的改革,成功機會不大

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補習名師
(周二至四刊登)

倪匡、蔡瀾同肥佬黎約埋一齊《亂噏24》,你睇咗未?
唔睇冇話題,第二集足本放送中!速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talk24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