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有耳:張超雄斥政府只重慳錢

隔牆有耳:
張超雄斥政府只重慳錢

【隔牆對論】
記:《蘋果》記者
張:張超雄

記:曾芷君成為狀元,能否證明融合教育成功?
張:芷君係特殊教育加埋融合教育,佢初中以前在心光學校,接受專為視障學生而設嘅教育,一般學校冇呢方面訓練。芷君冇呢個基礎,係入唔到主流學校。英華對佢支援好,心光又繼續支援佢,加上佢自己努力,芷君係成功例子。
記:如果無融合教育,芷君在學環境會否不一樣?融合教育有何好處?
張:佢讀書、社交經驗相對會窄好多,學校環境係整個社會縮影,所以融合本身係好事。融合教育本身理念係好,有教無類,學校應接受唔同學生,唔應該排拒有特殊需要學生。
記:教育界批評融合教育為教師帶來沉重壓力,你是否認同?
張:班上有自閉、過度活躍或情緒問題學生唔易控制,老師一班對住30人或者更多,如果有一兩個呢類學生,佢已經搞唔掂。融合教育理念高尚,所有學校唔能夠歧視學生。於是平均每校會收到七種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聽障、視障、肢體同學習障礙都有,學校根本唔識處理,老師甚至未聽過,點樣去幫都唔知道,變成好多誤會。基本上學生係融合入個大海度,自浮自沉,有乜嘢叫救命,佢掟個水泡畀你,但個水泡穿晒窿。如果自己唔夠力,家長唔夠惡,學生沉咗落去算數。
記:有些家長將智障小朋友也送入主流學校,是否不理性?
張:評估為輕度智障,智商得50至70,在主流學校一般好難跟到。可能畫嘢好叻、體育好叻,但喺學科會好困難。如果夾硬入主流學校,學唔到嘢,亦會容易被欺凌。家長一方面要聽教育心理學家建議,另一方面要睇細路仔實際情況。如果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得,可以畀佢試吓。
記:教育局也知道前線教師遇到的困難,但仍堅持融合教育政策不變,你認為有何原因?
張:我覺得同成本有關。因為特殊學校學生單位成本,係主流學校兩三倍,推一個學生去主流學校,教育局就慳番十萬八萬,呢個思維令教育局想多啲融合。
教育局將個閘設喺特殊學校嗰邊,如果被評估為可以入特殊學校,家長想入但係好難。最近有個案,心理學家評估個學生智力有限,但未到輕度智障,學生喺主流學校讀咗一年好痛苦、家長好痛苦、老師好痛苦,校長認為佢應入特殊學校,家長同意、學生冇所謂,但教育局話唔得。如果一個被評為輕度智障學生,想入主流學校,教育局就話冇問題。你睇到教育局個考慮,就係錢!入主流學校平,入特殊學校貴。
記:現時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在中學分佈如何?情況有幾惡劣?
張:SEN學生十個有八個成績都麻麻,Band 1點解要收你?就算入到門口都勸退你、畀難題你。Band 2掙扎緊,想升做Band 1,收得太多會令其他家長擔心唔入讀。Band 3為咗生存乜嘢都收,真係有教無類,但有冇咁嘅能力?呢啲學生作為佢哋生存工具,都唔會擺到心機落去。
有啲學校真係有心,但一個教育心理學家要走10間學校,黐線,完全支援唔到。𠵱家融合教育大致上可以話係災難性,部份有特殊需要學生喺融合環境學唔到嘢,唔係俾人欺凌就係佢欺凌人。教育局隻眼開隻眼閉,話校本,自己搞掂。
記:應否取消融合教育政策?抑或只列明部份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才可接受融合教育?
張:整體融合概念無法取消,我哋唔應該歧視,應該畀學生有主流社會經驗,有教無類。
記:肢體殘障學生,可靠相關儀器協助幫助,較易適應主流學校。可否規定智障和情緒問題學生必須入讀特殊學校?
張:如果硬性規定,邊類型學生一定要入讀特殊學校,未必一定好。因為專業評估有時失手、錯漏,亦冇可能一次評估,就定你終生,評估要不斷做,學生會變化。家長選擇亦應獲得尊重。
記:有何建議既保留融合教育,又可改善混亂局面?
張:教育局應該畀資源學校,去發展成特色學校。如果學校有心收特殊學生,應畀佢發展取錄某一兩種SEN學生,例如只幫聽障,老師要識讀唇、手語,一般學生要學手語,等佢哋可用手語溝通。好似𠵱家咁散,好唔掂。

mailto:[email protected]

集視障、弱聽、觸感障礙於一身的曾芷君,憑自創的「唇讀」在文憑試考取三科5**的佳績。

倪匡、蔡瀾同肥佬黎約埋一齊《亂噏24》,你睇咗未?
唔睇冇話題,第二集足本放送中!速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talk24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