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晚上走到渡船街的行人天橋俯瞰果欄,就能體現甚麼叫貨如輪轉,運輸工人走過車來車往的馬路,避開大笨象般的貨櫃車,從卸貨區把一箱箱水果推至欄檔,新填地街一帶像是一道無形的運輸鏈,果欄老闆說:「果欄都是靠人力運作,人車爭路,推車來來往往,但從沒有出亂子,外國人看到都很驚訝!」晚上的果欄,是勞動者的天下。
記者:周燕 攝影:周旭文、楊錦文
八十後 老闆仔
油麻地戲院對面的「和興欄」不但晚上至清晨做批發,近年連白天也做零售。老闆李瑞祺三十出頭,一臉稚氣,看上去像是學生仔,但做生意十分老練,講人情,卻又均真,「我老竇一代的觀念搵唔到食,相識幾十年的零售商會平啲賣俾佢。正常嚟講,好市嘅,一箱賺二十蚊,爛市就賺十蚊,先圍到條數。但佢點都賺十蚊就算,變相不但無錢賺,有時甚至蝕。」近年李瑞祺引進很多貴價日本水果,好像巨峰提子、水蜜桃、山藥,價錢比超市平,又新鮮,所以白天零售生意也不錯,不時有客人拉着車仔來掃貨。又花了數十萬裝修門面,「和興欄」光鮮明亮的門口在果欄來說比較少見,貼滿日本水果海報,對於年輕客人來說,有吸引力,「以前用鎢絲燈,又舊又殘,放水果的雪房也沒有這般大。」李爸爸已經退休,他跟姊姊、媽媽、夥計輪班工作,舖頭每天只休息三小時,十分勤力。
「和興欄」五十多年前由李瑞祺阿爺李添經營,後來爸爸接手,李瑞祺最記得小時候放暑假落舖玩的日子,「以前一下雨,門前就積了一灘水,我便放紙船玩。」十年前,二十出頭李瑞祺經歷過朝不保夕的打工生涯,決定回「和興欄」做生意,「做過裝修,又安裝過廣告牌,那些工都是判上判,判頭常常走數,無糧出,又危險,阿媽叫我不如落嚟幫手。」凌晨三點開工,一直工作至下午,小生意,老闆仔都要親力親為,不比打工舒服,「無話鍾唔鍾意,無計,為咗生活,𠵱家喺香港生活真係好辛苦,但自己算係咁,唔使憂柴憂米。」
果欄密碼
跟所有欄一樣,「和興欄」自創零至九的代號,作私下溝通,避免鄰檔或客人知道水果價格變化,例如要講「125元」,暗號便是「太生利」。
練功夫 聽音樂
邵志凌可謂這裏最懂生活品味的老闆,白天不做生意,埋數時放着Robbie Williams、Sarah Brightman的歌,閒時又打木樁,練功夫,這份閒情連很多飽讀書的白領也未必有。59歲的邵志凌熱愛功夫,16歲學南派的周家拳,「六十年代,九龍果菜同業商會請了師傅來果欄免費教功夫。」沒有電腦,又沒有遊戲機,打功夫成為果欄子弟最大的娛樂,在欄的天台練武。「後來我看到有人打鷹爪翻子門,又打觔斗,又一字馬,覺得功架幾好,好過我哋南派。」於是又學起這門北派功夫來。
凌晨一時,邵志凌放下功夫,開始工作,時間越接近清晨,水果價格和質素便越低,高檔次的零售商通常這段時間入貨。這晚人流並不暢旺,來到三時左右,邵志凌已經要蝕錢去貨,「每箱蘋果開頭賣210元,賺6.5元,現在要賣195元。」手上的算盤,用來報價錢,底部密封,鄰檔便偷看不到。不過,邵志凌說,做了這麼多年,跟周圍的欄主都很熟絡,價錢也不是甚麼秘密,大家也會互相詢問銷情,但從不會有人頂爛市。
英雄 莫問出處
「唔理你以前做咩,你落到嚟唔搞事只做嘢,我哋唔理你!」「大益欄」老闆張志祥說。果欄工人個個赤裸上身,一身肌肉,加上紋身,凌厲眼神,令到外頭的人以為這裏品流複雜,但這已經是昔日的事。「這裏現金流大,有錢就有人望你賭,於是周邊以前有賭檔。搬運工人,做得辛苦,又不夠精神,於是又有白粉檔。」果欄工人只求討生活,老闆只望賺錢,「批發市場工作的人比較豪氣,說話大聲大氣,但我們針對事不針對人,呢頭頂頸鬧交,轉頭搭膊頭飲茶。」
果欄工種繁多,若說在欄檔打工,有雜工,負責打理檔內雜務;又有會計,果欄中人稱為先生,負責埋數。最辛苦的工種是搬運工人,有些負責從卸貨區,把水果送到果欄批發商;有些負責從批發商把水果運送到零售商,多數是散工,搬運的水果箱數越多,得到的工錢便越高。18歲的健仔當搬運工人才三個月,雖然很辛苦,但健仔並沒有怨言,默默工作。健仔試過在麥當勞工作,但沒有多大興趣,爸爸於是安排他來果欄打工。他的車隊有四人,除他以外,都是中年人,有人手掌傷了,又紅又腫也得開工,只用手臂抬貨,「唔做邊有得食!」工人每次拉四十多箱水果,分分鐘成噸重,由果欄拉到渡船街,再用透明膠包好,送上貨車。一籮五、六十斤重的龍眼從批發商運送到零售點,才賺得五元,工人每晚大約賺得三、四百元,全部有血有汗。
倪匡、蔡瀾同肥佬黎約埋一齊《亂噏24》,你睇咗未? 唔睇冇話題,第二集足本放送中!速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