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跟全體立法會議員吃午飯,席間張主任講話,才說了一句「這又不是什麼鴻門宴」,便引來很熱烈的笑聲。
我是在看電視新聞的時候聽到這「哄堂大笑」的,很弄不明白,這一句話也能博得如此笑聲,這笑聲代表什麼呢?是這幫議員本來有心為張主任設「鴻門宴」?還是覺得張主任特別幽默?結果我想通了,什麼都不是,而是這班尊貴的議員聽懂了這一句普通話。
這就像許多外語不靈光的人聽洋人說話,聽得很費勁,突然聽明白了一句,不管這句話好不好笑,也會突然發出笑聲。如此發出笑聲有兩個原因,一是表示自己聽懂了,二是為自己聽懂一句外語而感到欣慰。
以香港立法會尊貴議員們的普通話程度,要他們一句不漏聽明白張主任的講話,無疑是天方夜譚,估計他們自己也抱着能聽多少聽多少的心態去聽講話,萬料不到,才聽了兩句就聽懂了,高興極了,便欣慰大笑了。此後在張主任講話中段又有過幾次其實並不好笑都又引發笑聲的情況,也可作如是觀。
關於這一點,張主任也必須明瞭才好,不然就會誤會自己的幽默感特別強,或者香港立法會議員的笑點特別高。如果明瞭了這一點,大概也可以解釋那天長毛梁議員見到了張主任,為什麼會那麼喜氣斯文,這其中當然顯示了梁議員的禮貌,除此之外,他對着梁振英可以詞鋒如劍,但對着張主任便略為有口難言。因為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