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初,筆者曾在一個投資講座指出美國經濟已出現幾個亮點:(一)樓價開始從谷底回升;(二)非農業就業職位持續增加;(三)消費者信心轉強。基於以上因素,筆者大膽預測,今年的最佳投資選擇會是"Buy U.S."(「投注於美國」)。
三月至五月期間,筆者的預測都十分準確。以美股為例,道瓊斯工業指數(簡稱道指)由三月初的14,000點邊緣上升至五月的高位15,542點。可惜,好景不常,因為美國的經濟數據同時好轉,以至美國長債孳息急升。在五月二十二日,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向傳媒表示,假如美國的經濟如預期般復蘇,聯儲局有可能提早「退市」(即減少買債)。其言論即時引起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包括美國10年期債息曾急升至2.66厘,創下自2011年8月2日後的新高。
為了穩定市場信心,伯南克於上周三發表評論,表示美國在短期內仍需要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伯南克這招「回馬鎗」的確厲害,美國10年期債息即時回落。翌日,環球股市包括港股更出現飆升。正好證明聯儲局「揸Fit人」的評論份量十足,並非浪得虛名。
為甚麼伯南克會選擇「打倒昨天的我」,自打嘴巴呢?原因其實顯而易見,當下聯儲局最重要的工作是確保本土的經濟能夠健康增長,從而令到失業率持續下降。一旦長期債息急升,會帶來兩個後遺症:(一)推高按揭利率的水平,窒礙美國樓市的復蘇。(二)抑壓投資者信心,不利金融市場表現。伯南克權衡利弊後,當然要「出口術」以穩定市場信心。
伯南克於上周三發表的評論明顯是向一眾投資者派「定心丸」,告訴大家退市的時機尚未成熟,可以繼續投資於美國!雖然筆者不知道伯南克是否刻意故弄玄虛,但從經濟表現看來,美國的經濟表現確實比其他大國好。以中國為例,其經濟放緩已成定局。而以習李為首的新管治班子仍未有任何暗示會放慢經濟結構的調整,因此,筆者預期在今年下半年,內地經濟會維持放緩的趨勢,因此A股將難以大升了。
至於日本方面,在日本央行推行「無限量化」的情況下,日元在過去幾個月已貶值近20%,對日本出口來說,競爭力肯定被提高,日本短期經濟表現會較去年好。無奈,日本的經濟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加上人口老化的情況日益嚴重,日本的中長期經濟形勢實在不樂觀。
筆者堅信美國是今年投資樂土。雖然美國股市的兩大指數,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均先後創下歷史新高,但由於美國的企業盈利有不俗的表現,美股很有可能再創新高。筆者預期在年底前,道指和標普500指數仍有10至15%的上升空間。至於反映科技股走勢的納指更是寶藏,因為科技對息口周期變化不太敏感,即使加息,科技股所受的影響亦較少。
美國的復蘇將繼續推高美元。一旦美元上升,美國的商品價格,特別是金價,十居其九受到牽連。筆者在今年三月曾在其他專欄撰文指出金已步入熊市(當時金價大約是1600美元),下跌空間相當大。如果以現在金價在1200至1300美元徘徊,筆者的預測是對了,但問題是:現在是否可以沽金呢?答案是仍可以。因為過去四年多,我們期待的高通脹始終未出現,而幾個大國也開始「收水」,金價在年底應該會跌至1000美元,甚至更低。
香港屬於美元區,美國經濟好轉應該有利香港,但本地經濟在過去十年卻逐漸轉為依賴中國增長。現在中國經濟正進入放緩期,香港的經濟將難以有奇蹟出現,突然加快增長,因此,大家不用對港股和樓市寄於厚望了!
關焯照
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