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參議院選舉前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圖)高調飛到靠近釣魚台的石垣島,鼓勵負責巡邏島嶼的海上保安廳及空中自衞隊,並申言決心保衞海島主權。安倍的做法當然會令中國不快,但對急切贏得參議院選舉及長期掌權的安倍而言,挑釁中國是必然的做法。
過去十多年來絕大部份日本首相都是短命閣揆,民眾幾乎連名字也未記牢就已下台。唯一的例外是從2001年開始當首相到2006年的小泉純一郎。小泉能屹立相位五年不倒當然有多個因素配合,包括:個人魅力、改革決心,黨內派閥勢力削弱……等,但他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也為他贏得不少分數及選票。例如小泉一再參拜靖國神社就令中國政府非常不滿,中日關係在他任內也陷於低潮。只是,投票的不是中國政府而是日本選民,他們對小泉敢於頂住中國壓力大有好感,直接間接令他選舉得利。
安倍晉三雖不致於以小泉為師,但他今次再任首相想的是大展拳腳,痛下苦功改革。要做到這一點,安倍當然想留任一段較長時間,甚至像小泉那樣任期長達五年。既然小泉挑戰中國有助選情及穩住政權,安倍自然樂於跟隨。
更重要的是當前中國對日本的威脅比小泉時代大得多,實質得多。中國軍艦、海防船隻不斷在釣魚台海域游弋令日本民眾不是味兒,他們非常期望政府及首相不示人以弱。安倍想利用這股民氣為自己助選實在理所當然。
星期天日本參議院選舉自民黨本已勝券在握,再加上安倍打中國牌令主要對手民主黨顯得不夠決斷以至懦弱,自民黨後天極可能大勝一場,進一步鞏固權力。不過,安倍打「中國牌」是有代價的,未來一段時間中日關係要暖化肯定比現時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