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對抗 就沒有對等談判(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 黎則奮

沒有對抗 就沒有對等談判
(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 黎則奮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充當「王婆」,「西門慶」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周二終於登堂入室,率眾踩入立法會,與一眾「潘金蓮」相親,盡顯「一國」威風。
張曉明在席上發表談話時,雖然表明此行只是吃一頓飯,目的旨在多交朋友,希望公眾不要賦予任何政治象徵意義,但實質卻是欲蓋彌彰,正式宣告其實早已存在多年的事實──「港人治港」不再,「一國兩制」名存實亡。在處理未來雙普選的問題上,小圈子選舉產生的傀儡特首梁振英已成「武大郎」,中看不中用,名副其實政治廢物,一切都會由張曉明親自督軍,主宰大局。
相對而言,信心十足、神態輕鬆自若、風度翩翩的張曉明第一次政治亮相,的確輕易將已成機械人肉說謊機的689比下去,難怪一眾議員,包括所謂反對派的泛民,樂不可支,欲拒還迎,完全忘記了莊嚴的立法會議事堂已失守,「一國」名正言順騎在「兩制」之上。人家已經上了床,還好意思說甚麼「守身如玉」嗎?
張曉明說今次午餐不是鴻門宴,畫蛇添足地拋錯「三國演義」的書包,既無機智亦已神魂顛倒的泛民當然不會反唇相稽,所以人家借「筲箕」大發謬論,硬推篩選,一眾反對派議員亦只能眼巴巴任人魚肉,連撒嬌式的抗議也欠奉了。

張曉明明刀明槍,說話在前頭,就是中共堅決反對佔中行動,要開展政改談判,就必須反對佔中,而通過提名委員會篩選候選人的立場不會讓步。但政治論述,沒說的往往比說了的更加重要,因為那才是真正的底牌,可供迴旋餘地。雖然張曉明一再反覆詳述政改必須嚴格恪守《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表面上跟喬曉陽早前的說法沒有兩樣,但實際上,他已經沒有再提「愛國愛港」和未來特首必須是中央可接受的人,意味着願意投誠的泛民,其實仍有機會入閘。無獨有偶的是,只能以「心中有數」推搪實際上已經失去啟動政改主導權的689,其下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日前卻突然開腔,表示提名委員會的組成,人大常委會二○○七年十二月決議的「可以參照」過去負責選出特首的選舉委員會的現行規定,即由四大界別組成,並非「必須參照」。言下之意,組成提名委員會的辦法大有商榷餘地。政治訊息那麼明顯,反對派還不知所依歸嗎?
其實,政治的藝術往往就是鑽空子。歷史殷鑑不遠,彭定康的新九組正是活生生的例子,結果連對手也東施效顰,搞出個超級區議員議席的怪胎來。
雖然政改必須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的規定,但如果不必局限於可以參照過往負責選出特首的選舉委員會的現行規定,而《基本法》沒有白紙黑字寫明不准不等於不符《基本法》,那麼要在談判上搞政治鬥爭,便有計可施了。

按照《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行普選產生的目標」;而第六十八條則規定,「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關鍵的原則是「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主要的規範是「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和按「民主程序」提名。
既然《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並無規定「提名委員會」的組成辦法,亦沒有清楚說明何謂「民主程序」,我們按照「實際情況」的變化,即現時絕大多數港人要求真普選,已可「循序漸進」要求二○一六年的立法會選舉取消分組點票和功能團體選舉,二○一七年的「提名委員會」由全體合資格選民組成或一人一票產生,而由佔若干百分比合資格選民具名提名亦符合國際慣有的「民主程序」,最後二○二○年立法會選舉也可以全面普選和取消超級區議員議席了。
然而,能戰才能和。對手最害怕佔中,佔中行動便一定要搞,因為沒有對抗,又何來對話,更哪有對等談判?人家兩手準備,港人也要學習邊談邊打,亦步亦趨。中共已經啟動Plan B,放棄走卒,陣前易將,港人亦不能依靠政治智慧零蛋的泛民,必須親身落場,參加佔中,與張曉明周旋到底了。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