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朴槿惠》這本書封面有一句話:「她的人生就像一本韓國現代史,清楚記錄着韓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就是這句話吸引了我看這本書。可惜,希望大,失望也大。《我是朴槿惠》作為韓國現代史實在缺乏血肉感情,有的地方甚至有點殘破不全的感覺。
說朴槿惠(圖)的人生是韓國現代史本來一點不誇張。她的父親是統治韓國長達二十年的朴正熙大統領(總統),22歲就因為母親被刺殺而擔當了第一夫人的職務,協助父親辦元首外交及推動韓國現代化進程。到朴正熙在1979年被刺殺,朴槿惠被打入政治冷宮,嚐盡被出賣、冷待的日子,只能眼睜睜看着一眾軍頭瓜分權力,然後看着韓國逐步走向民主化。
單單是這十多年的起伏經歷,已經是非常豐富的素材,已經足以讓讀者看的眉飛色舞。可惜,朴槿惠寫書的時候大概仍在盤算自己的政治前途,不願對父親的政績功過多談,也不願指名道姓批評那些忘恩負義的舊部。結果朴正熙時代的高壓與建樹固然沒有多着墨,朴被殺後的重大政治事件及變動如1980年的光州起義事件,金大中的抗議運動更是提也沒提。唯一較有看頭的是她寫父母先後遇刺時自己的悲痛。儘管她仍有些保留,但筆下那份突然,那份惶恐無助一般人委實難以承受。
至於她重出江湖,在政壇敗部復活的經歷也只是平鋪直敍,蜻蜓點水。朴槿惠選擇輕描淡寫從政之路當然有原因,這本自傳2007年寫成,那時她已意識到自己有計劃步入青瓦臺當總統,不管是當年事或今天是非都不宜多說,以免開罪任何一方人馬,損害政治前途。只能期待幾年後她任滿再寫《我是朴槿惠2》,為韓國現代史來點補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