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羅琳最近玩了個小把戲,她隱瞞自己就是名滿天下的《哈利波特》作者,卻改頭換面,女變男,成了一個「新人男作家」,寫了一部偵探小說。
結果銷量只有慘不忍睹的一千五百本,她的《哈利波特》可是銷出了四億本的驚人數字!最後有人起底,找出這位「新人」原來就是JK羅琳。這本偵探小說銷量又突然升了三倍。
這如果是一個實驗,到底證明了甚麼?是證明作家不能輕易轉型?還是要說明一個殘酷的現實,很多所謂粉絲,其實根本只是認名唔認人,跟風話好,其實唔知好在哪裏?
塗鴉教父Banksy最愛把他的惡搞塗鴉作品魚目混珠帶入各大正經八百的博物館,羅浮宮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都「收藏」了他的惡搞畫作,包括一個戴防毒面具的蒙羅麗莎。但好玩的是,這些「畫作」隱藏時間極長,短則兩小時,最長的紀錄居然擺放了八天才被人識破﹗
問題來了,為甚麼遊人都沒有發覺博物館收藏了不速之客?這只有兩個原因,一是遊客根本不懂分辨何謂藝術品,只是憑博物館的牌子以及名家的身份,便當成了「藝術品」的保證。也就是說,遊客參觀時的「讚嘆」:「嘩真係好靚喎啲光暗陰影details位幾靚」完全係吹水,同一幅畫如果不是放在博物館,而是擺在地攤,遊客便認不出這幅名畫了。
第二個原因便是,Banksy的畫作其實已可登大雅之堂了,所以擺在名家旁邊,絲毫不覺失禮。但如果我告訴你,要博物館收藏一位尚在生的塗鴉人士的畫作,你肯定覺得我瘋了。其實一切都是被「名字」所累,被「名字」主導我們的判斷。
並不是每個蒙住頭的新娘,都能被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