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法國領事要在官邸裏宴請城中巨賈,必定要蕭郭湘圓為他安排餐桌擺設。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17歲才第一次踏足法國,但對於法國餐桌擺設的品味,竟叫法國人也臣服,讓她成為香港法國文化協會副主席,又獲法國政府頒授「法國國家榮譽主任勛銜」( Officier de l'ordre national du Mérite)。她自己的餐桌,少不得一隻Odiot生產的銀燭台,這品牌已有300多年歷史,當年專為拿破崙生產銀擺設;也少不得一套法國百年品牌Ercuis的半寶石餐具。
記者:顏美鳳 攝影:黃偉傑
蕭郭湘圓當年未到30歲已經是英國電訊公司的遠東區經理,任職英國通用電器(香港)市場發展董事時,客戶包括路透社、滙豐銀行、彭博等跨國公司。她仍然記得當年放下高薪厚職跑到倫敦小休,學習畫畫、陶瓷,上學途中路經一間古董店,擺滿了漂亮的餐具。
「那一刻驚覺,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一套漂亮的餐具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法國又比英國的古典多了一分優美的線條,她開始四出搜羅法國的經典餐具品牌,回港開設了一家法國餐具店Heather & March,賣的都是法國最經典的餐具品牌。
蕭郭湘圓在大潭的家裏,常用的餐具手柄都是用瑪瑙、青金石、綠寶石等半寶石造成,也有用上花梨木、黑檀等名貴木材;那是法國老品牌Ercuis的出品。為了鑲嵌得完美,全部都必須手工製作,要求的雕琢技巧跟珠寶鑲嵌一樣精細,要把這些手柄鑲嵌到銀餐具上,最少需要額外八個小時的製作時間。那豈只是一把餐具,而是點綴餐桌的裝飾,更加是可以世代相傳的藝術品。
神父創立的品牌
Ercuis(since 1867)
早期的歐洲社會,銀器是財富、尊貴地位的象徵,一直都是教堂或貴族所有。1837年,年輕的神父Adrien Céleste Pillon來到法國瓦兹省的一個小鎮Ercuis傳教,在當地聘用銀器工匠,為教堂用銀製作聖具,於1867年索性成立了一家與小鎮同名的金銀器工廠,吸引了大量勞動力帶動小鎮經濟,更加開始製作實用且美觀的餐具,銀器小鎮Ercuis這個名字幾個世紀以來到今日依然響遍整個歐洲。老牌的豪華火車──威尼斯東方快車一直指定Ercuis成為供應商。到今日火車依然使用Ercuis的茶具和咖啡壺。
自1867年至今,要製作簡單如一把刀叉,都要先雕刻四個模具,確保最終的模型精確地複製出完美形態的產品,餐具要在壓力機下先後承受幾百噸壓力,一點一點逐步定型,然後才可進行鑲邊柔化,製作叉齒、內側磨光等差不多45個工序。我看到那些形態優美的花紋裝飾,就是靠傑出的工匠按照餐具的曲線用人手雕刻而成。萬多元一把餐刀聽似荒謬,但買的卻是世代承傳的工藝。
訴說拿破崙的故事
Odiot(since 1690)
蕭郭湘圓自己最愛的收藏,是一支Odiot生產的銀鐲台,款式跟法王路易十五世(Louis XV)在凡爾賽宮內所採用的純銀燭台一樣,燭台的雕功極細緻,像剛從水裏冒出頭來的荷花一樣生意盎然。因為那是由十六世紀期間最出色的銀工匠Jean-Baptiste Gaspard Odiot於Louis XV 期間創立的銀器品牌Odiot的出品。在拍賣場上凡出現Jean-Baptiste Gaspard Odiot的製品就必會拍出一個天價來,因為他的客戶包括拿破崙及其家族,經典的製作包括拿破崙的配劍、權杖及所有皇室重要宴會的餐具裝飾。
由後人經營的品牌又曾經為埃及的統治者Said Pasha(1822-1863) 製作3,000件擺設放於皇宮內。許多Odiot的製作都被喻為是法國最代表性的銀器藝術,把十八世紀初興起的洛可可風格表露無遺。所謂洛可可風格,字面上的意思是貝殼上的螺旋形狀,就是運用大量裝飾花紋,看起來更奢華、高貴。許多Odiot昔日的創作背後都有一個歷史故事,已被各大博物館納入重要收藏。慶幸他們仍保留了大量原模,幾乎是全歐洲最後一家可以複製當年皇室御用品的生產商。技師的手藝是由十八世紀開始承傳至今,一件成品就要用上鎚擊、鏤刻、壓花、鑿刻、雕刻等近廿種高難度的技巧,要花上超過一百個小時方可完成。這不是藝術品是甚麼?
倪匡、蔡瀾同肥佬黎約埋一齊《亂噏24》,你睇咗未?
唔睇冇話題,第一集足本放送中!速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