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唞暑笑呵呵,馬迷歇暑囉囉孿,惟獨一名馬場女將放暑假忙過跑馬,因為要招募新一屆見習騎師學員。80年代,陳念慈(Amy)在香港羽毛球壇敢稱第一,七年前成為馬會見習騎師學校第一位女校長,上任後推行一連串大刀闊斧的改革,引來老前輩激烈反彈,Amy聽盡冷言冷語,最後賴以降服馬房一眾麻甩硬漢的,不是運動員鐵一般的意志,而是女人長氣、講價的天賦才能。
記者:潘婉玲
攝影:劉啟文
「我做咗30年,你嚟教我?有冇搞錯,乜嘢態度呀?」這大抵是Amy加入馬會初期聽得最多的說話。本月10號除了是馬季煞科日,也是她加入馬會騎術學校七周年紀念日。當年的羽毛球一姐,曾於1988年奧運羽毛球勇奪混雙銅牌,1990年退役,先後加入香港體育學院及馬會。
首位女校長 半途出家學騎馬
體壇、馬場從不crossover,直至2006年,她與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不約而同到德國看世界盃,碰面時應家柏一句說話令她毅然踩界,加入這個麻甩圈子,成為見習騎師學校創校40年來首位女校長,「佢問咗我一句:『可唔可以訓練本地騎師,去到世界級?』我話『Why not?』」問得奇,答得寸。
Amy在羽毛球壇當慣大阿姐,在綠茵賽道卻從頭學起,入職後跑到澳洲兩星期學騎馬,「做運動員好慘㗎!係人都以為你體育底好叻,你打羽毛球,就會覺得你網球、壁球乜都會好叻」。何解要跑到大老遠?「香港一嚟冇乜地方學啦,二嚟你係校長,去到(屯門、薄扶林、鯉魚門騎術學校)個個望住你,唔係我驚就佢驚」。當慣一姐,當然唔衰得,上堂前先熟讀理論,「好似我學打Golf咁,都係睇晒theory(理論)先,咪去到好似掘草咁」。
廢師徒制 騎師馬伕要讀書
學成歸來,即進行翻天覆地的改革,最大動作是引入一系列課程及考試制度,新入職者,無論見習騎師或馬伕,統統要讀書,顛覆馬房過去沿用幾十年的師徒制。見習騎師必需讀六年中文、英文、電腦、運動科學、飲食及體重管理,甚至是溝通技巧、生命教育、德育……幸好不是德育及國民教育;馬伕也要上三個月的照顧馬匹、馬匹料理、馬匹疾病認識課程,老師傅行走江湖30年,臨老做書蟲,當下大吼:「有冇搞錯,你𠵱家要我讀書?」
Amy解釋:「形象好緊要,過去啲人覺得讀唔成書先入嚟(做騎師)。」過去學校仿如秘密基地,她上任後旋即在門外豎立招牌,「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嘅identity(身份),你要proud of(自豪)做緊嘅野,要周圍嘅人都respect(尊敬)你」。跟運動員一樣,騎師終將退役,從頒獎台步下,回歸平淡,因此見習騎師課程也包括財務管理,而所得獎金一半會由學校代為保管,至畢業時歸還,「騎師搵好多錢,輝煌期比人捧到好高,撻落嚟會好痛,與其幫佢釣魚,不如教識佢自己釣」。言下之意,Amy投資有道?「好穩陣囉,退休保險囉!」
陳念慈改革,兇狠過宋朝王安石變法,她廢除過去騎師5呎2吋以下的入職身高標準,只要體重105磅以下便過關,「個個都話要5呎2吋,少過100磅,呢個世上好難搵到,如果佢真係咁,我諗佢個人都冇乜自信,好難會有自信心係馬上稱王」。
一個女人單挑由來已久的馬房文化,一眾老前輩認定她搞革命。「我好彩啲嘅,以前我比較出名,都會畀返少少薄面」,除了江湖地位,秘訣原來是「死唔斷氣」,「我長氣啲解釋畀佢哋聽囉,佢哋話:『明白喇!夠喇!唔好再講!』」
還有女人天生的講價潛能,例如在師徒制的年代,騎師賽後可以吞下一碗豬手飯;陳念慈嚴格控制學生飲食及體重,對方卻賭氣說:「我今餐唔食,比賽完先食!」Amy要眾人食橙,對方說只飲橙汁,「結果我第二日就買部榨汁機返嚟!」如今學生都對她必恭必敬,尊稱她「校長」,「佢哋驚我㗎,我唔容許講大話,我可以俾你呃一次,如果第二次都俾你呃,我就唔會坐喺度啦!」
婚嫁隨緣 學生視如己出
陳念慈的得意門生,當數剛滿23歲的本地首席華人騎師蔡明紹,二人亦師亦友,蔡明紹不尊稱「校長」而直呼「Amy」,「我睇住佢大」。上月愛徒涉嫌毆打及刑毀被捕,「我成日都講畀佢哋(學生)聽,一個藥物、一杯酒,會令你會變成另一個人,一個世界級騎師,佢行步路都俾人注視,只係佢自己唔知」。失望嗎?「唔失望,成長好多引誘,每個人都有,佢骨子裏依然好純樸,對佢嚟講今次係好好嘅學習機會,希望佢學到啦!」
Amy作風硬朗,惟獨談到年齡問題卻很女人,堅拒透露。運動員的年齡從來不是秘密,翻查資料,1979年Amy以12歲之齡奪得世界賽冠軍。她至今未婚,對感情事抱隨緣態度,膝下猶虛,難怪從體院到馬會,廿年來將學生視如己出。
你想爆?幫你爆!
熱線電話:2990 7225
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131 4511
倪匡、蔡瀾同肥佬黎約埋一齊《亂噏24》,你睇咗未?
唔睇冇話題,第一集足本放送中!速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