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直擊】
「家家住別墅、戶戶有轎車」,在共產主義下的江蘇省華西村,彷彿一切如斯美好。但風光外表並不能掩蓋華西村外強中乾的事實。《蘋果》記者在當地直擊,發現工廠十室九空,欲轉型旅遊城市亦不果,「天下第一村」稱號快要湮沒,恍如中國經濟的縮影。
《蘋果》記者
早於2011年9月,一條中國農村的宣傳片,突然在紐約時代廣場大型廣告牌上亮相;無數中外人士首次認識「天下第一村──華西村」。
只有約2,000名農民的華西村,準確地說,是一間公司。自1974年,華西村發展集體經濟,農田改建工廠,村民是工人、亦是股東。碰上中國崛起,大舉投資鋼鐵、化工業,賺過盤滿缽滿。該村網頁介紹,「每人年均收入8萬元(人民幣‧下同),最少的人家資產超過了一百萬,最多的有一千萬,全村沒有一個失業」。
「今年只開工一個月」
從無錫出發,走上個多小時的高速公路後,記者到達華西村。村內別墅齊整排列,到處是紅色宣傳標語,惟獨街上人迹罕至。工業區內「十廠九空」,不銹鋼廠推滿廢鐵,鋼鐵相關產品廠房重門深鎖,只有水泥廠及發電廠等維持有限度運作。
小張是華西村鋼鐵廠工人,因工廠已連續三年接近停產,他不得不兼職司機維生,「前年停工九個月,去年停工半年;今年到現在,只開工一個月。」他補充,華西村內鋼鐵廠及相關生產基地,「七個廠房、六個關閉,經濟不景嘛。」
小張透露停產期間,華西村向失業村民,每月派上1,400元津貼,「當然不夠用,要不,為甚麼還要開車。」華西村雖偏離於上海、南京等發達城市,但消費水平頗高,小飯店內的家常小菜,平均消費三、四十元。
農民「被入住」酒店
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央動用4萬億元救市,地方政府大舉投資鋼鐵業。熱情過後出現產能過剩,大量工廠倒閉;中央自上月後,罕有地停止公佈鋼鐵業PMI數據,反映情況嚴峻。
事實上,以鋼鐵業為經濟支柱的華西村,2004年已提出經濟轉型,目標把工業、服務業調整至各佔50%貢獻。當地去年以刺激內需為名,耗資逾30億元,在村中興建一座樓高88層、高度與中環國金IFC相若的五星級龍希大酒店,每晚房價最少750元。
由於居民少,遊客更少,酒店「每月都虧本」。村民透露,以往經濟好時,華西集團年底會派花紅,「去年開始每人派一張入住券,強迫在酒店消費。」據悉,目前每月仍有50個農民輪流「被入住」酒店,以維持正常運作,「普通民工也要住,優惠價四百多塊一晚」。
【死城孤寂】
【騎呢景點】
山寨景點 遊客稀少
村內亦仿照中國天安門、長城、澳洲悉尼歌劇院等,興建大量「景點」。不過,景點群雜亂無章且日久失修,遊客稀少,看得記者目瞪口呆。該村去年又斥資近億元,購買兩架直升機,開辦每位一千元的「空中看華西」服務;但記者發現,機場候機室破舊不堪,餐廳封塵,不見營運痕迹。
村民指,華西村仍維持歌舞昇平景象,主要來自土地收入,包括以低價逼農民出讓土地,再轉手圖利;亦有居民認為,華西村貴為共產黨「示範城市」,「經濟再差也好,政府還是會扶持」。
倪匡、蔡瀾同肥佬黎約埋一齊《亂噏24》,你睇咗未?
唔睇冇話題,第一集足本放送中!速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