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隊醫隨想:桌球引發的創傷

運動隊醫隨想:
桌球引發的創傷

剛過去的周末,香港桌球運動員傅家俊在比賽經近十小時後,擊敗對手奪得澳洲公開賽冠軍。除了欣賞兩位運動員的精湛球技外,亦可能發現他們在比賽末段,因長時間比賽出現疲勞,影響發揮。其實桌球不但是一項講求技術、戰術及心理的運動,亦對運動員的體能有很高要求。除此,因為每天訓練時間很長,並重複做同一動作,若其他準備工夫和預防性運動做得不好,有機會造成運動創傷。

重複動作引致網球肘

桌球是非常安全的運動,很少急性運動創傷,常見是一些勞損性創傷。有別於其他球類,桌球的運動創傷多發生於上肢或背部,以手腕、肩膊、頸及腰部的勞損創傷較常見。因為練習時手腕要經常做重複動作,若握桿的姿勢不正確,有可能導致手腕的肌腱發炎或出現腕管綜合症,反覆使用前臂肌肉組群,亦可能引起手肘外側肌腱炎,即俗稱「網球肘」。
不用握桿的另一隻手,由於常要作出向前舉的動作,對肩關節做成勞損,並引起肩峯下滑囊炎或肩膊碰擊症,以致疼痛及乏力。因為打桌球時經常要將頸部及腰部鎖定在一個固定位置,若姿勢錯誤,便會導致頸部肌肉僵硬及疼痛,亦可能會做成背痛或引發其他問題,如椎間盤突出等。
要預防桌球引起的勞損性運動創傷,比賽前應有足夠熱身,平常練習時應有恆常的肌肉力量訓練、平衡能力訓練及維持適當的柔軟度,特別要針對重要部位,例如手腕、肩及頸背等部位,正確的擊球姿勢及握桿動作亦非常重要。先進的訓練中心,例如香港體育學院已利用運動生物力學的技術,分析桌球員的擊球動作,有助防止勞損性運動創傷,亦可以令擊球更加理想。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

運動隊醫隨想
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