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生體現心靈富足便豪華劏房補習社 水桶上教學

碩士生體現心靈富足便豪華
劏房補習社 水桶上教學

【本報訊】「君子居無求安」,屈居40呎劏房一樣住得「豪華」。29歲中大碩士林小龍,去年因家庭問題被迫入住元朗40呎劏房。生於小康之家的資優生,突變獨居隱青;劏房戶的人和事,他不習慣;為交學費及租金,他在40呎劏房內為8名中學生補習,自己蹲在廁所講書。今年他把劏房奇遇出版成書《我的豪華劏房生活》,盼勉勵同路人「心靈富足就豪華」。
記者:吳嘉羚

中大碩士畢業生林小龍屈居40呎劏房,同時為6名中學生補習,高峯時更試過8個中學生同處一室補習。朱永倫攝

「一個人坐在沙發,聽着牆上那個時鐘的走動聲,便會有一種難以揮去的空虛……從此不難得知,獨居老人的生活應比我更苦悶」
節錄自《我的豪華劏房生活》

遷入

自幼不愁三餐的林小龍直言,劏房像監倉,「四面銅牆鐵壁,行10步就可以返回原地」。去年父母鬧離婚及家庭問題令他被迫以2,800元租住元朗一個實用面積40呎的唐樓劏房。單位「一劏四」,新裝修、有獨立廁所、沒木蝨,算是「中上貨」。頓成獨居隱青,惟有靠自言自語解悶,有時會自問「點解我冇女朋友呀?」隨之仰天大笑,笑聲背後,是碩士生的委屈,「點解我要住喺度?」
孤獨感是最大敵人,「一個人對住四面牆,冇電腦、冇上網,同社會脫離咗,好似與世隔絕」,又怕朋友覺得自己「博同情」和麻煩,不敢致電。立志想當教師的小龍,遲遲未獲學校聘請。房內雖有冷氣,但他為慳電費不敢常開,又因內心孤單,即使「開咗冷氣,個心都感到侷促」。

劏房地方狹窄,林小龍要坐在廁所內的水桶上教學。

「有一次,不知在哪裏傳來了一陣陣打牆聲。凌晨四時許,把我嚇醒了。我緊閉門窗,屏住呼吸,企圖探知房外的情況。喧嘩過後,走廊又回復平靜。」
節錄自《我的豪華劏房生活》

奇遇

讀中文系的林小龍緊記「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笑言「雖然我唔係君子,但劏房入面好多『危牆』」。一開四的劏房結構簡單,加建的牆壁非常傳聲。他試過睡夢中被下塌的書架壓到雙腳;鄰居「打牆」的聲音,令他在凌晨驚醒;他自己也曾仰天長嘆,「可能隔籬都俾我嘈親」。劏房單位不時傳來街上雜聲,如樓下鄰近馬會投注站及黃色「架步」,品流複雜,令他難以入睡;晚上步行歸家時,小龍也曾被「鳳姐」兜搭。
他認為劏房居民易被忽略,「有時我都想知隔籬嘅人點解打牆,發生乜嘢事,但大家都唔會開門」。直到女鄰居帶着朱古力向林小龍問好,鄰里間才開始溝通,「住劏房嘅人唔多唔少有負面情緒,每個人都背負住自己嘅壓力,先要走入嚟」。

林小龍的劏房有冷氣(左圖)、電視機(右圖),可以上網,但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心靈富足。

「坐在廁所裏補習,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同學們「去廁所」……無論男女,年齡大小的人都要解決生理需要,都逃不過被「竊聽」的可能。」
節錄自《我的豪華劏房生活》

脫困

一度脫離社交生活的小龍,每日靠免費報紙獲得資訊。與鄰居溝通後漸漸想通,於是在劏房內幫學生補習,月入最高1.3萬元,高峯時,8名中學生於40呎劏房內同坐一室,小龍蹲在廁所講書。每當有學生來家,他都要收起床鋪。學生要去廁所更是麻煩,同學們先「移玉步」到沙發再側身讓「路」,如廁者一小步一小步的進入廁所。學生阿瞻由朋友介紹到林小龍家補習,他笑指因去廁所要「勞師動眾」,補習時「寧願唔去」。
去年,小龍將居住劏房的奇遇寫成書,贏得一個創作比賽,獲機會於今年出版《我的豪華劏房生活》,今屆書展開售。他希望作品能勉勵居住在惡劣環境的同路人,只要心靈富足,一樣可以活出「豪華」的劏房生活,亦希望喚醒社會對劏房居民的關注。

「請你代我向業主講一講,2,800元可以嗎?我只是學生,太貴的我負擔不起啊。」 「小朋友,你尋遍整條教育路都不會有2,000元以內的單位……」
節錄自《我的豪華劏房生活》

心聲

林小龍盼政府多幫助劏房居民,如加設滅火筒及改善走火通道。他租住的元朗快活樓劏房,月租2,800元,實用面積約40呎,呎租70元,比起同區唐樓屬「天價」。
快活樓樓齡41年,根據地產資訊網,快活樓最新近是在2011年8月有兩宗分別以120萬及130萬的成交,呎價3,000多元,但分拆劏房後,40呎的劏房則以每月70元一呎出租,業主「勁賺」。
參考同區價格,有同類型的唐樓劏房,250呎月租3,800元,實租15.2元一呎。林小龍租住劏房的呎價,高出其3倍多。同區豪宅Yoho Town呎租約23.7元,劏房高其2倍。他希望政府能多幫忙劏房戶,因劏房已是「住不起私樓嘅年輕人,暫住嘅最好選擇」。

倪匡、蔡瀾同肥佬黎約埋一齊《亂噏24》,你睇咗未?
唔睇冇話題,第一集足本放送中!速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