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廢柴政府」如何解決廢物問題! - 盧峯

蘋論:
「廢柴政府」如何解決廢物問題! - 盧峯

上星期五立法會財委會投票中止堆填區的撥款申請議案是個最好的結果,也是個最壞的結果。這並不是要故弄玄虛或是玩文字遊戲。說中止撥款議案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公眾不用再看一眾無能官員表現拙劣的政治游說伎倆,也暫時不用再看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先生如何明為反對,暗則向政府拿利益好處,更不用再捱一次沒有必要的拉布會議。說中止撥款議案是最壞的結果,因為今次拖延不但清楚反映香港的政治困局越來越僵,更令廢物處理這個迫在眉睫的難題將會不斷拖延,看不到解決的迹象及決心。
梁振英政府從未上任就已種下今天的禍根。還記得一年多以前上屆政府曾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推動興建焚化爐及擴建堆填區撥款,希望在落任前啟動廢物處理的全盤策略,避免問題不斷拖延。可惜梁振英及梁粉們不領情,只懂大言不慚的說假大空的說話如先做「源頭減廢」,不肯也不願在政治上支持一下有關工作,甚至間中潑潑冷水,令提案的努力事倍功半。要知道曾蔭權政府最後幾個月已處於跛腳鴨狀態,新一屆特首不肯支持,包括焚化爐、堆填區等措施的全面廢物處理策略根本得不到議會支持,最終只好胎死腹中,推倒重來。
到現在梁振英政府上任一年多,拿出來的廢物處理方案跟前朝政府交出沒分別,同樣需要三管齊下:減廢、焚化、堆填,同樣需要闖地區關、議會關。假若梁振英及梁粉們去年不是那樣意氣風發。那樣不顧大局,願意跟前朝合作通過撥款,近幾個星期的麻煩、困局便不會出現,梁振英及他的班子除了怪自己短視還能怪誰呢?

更何況堆填區擴建爭議不斷惡化,從原來得到建制派支持及有把握通過撥款到一事無成完全是梁振英政府失能失策之過。誰都知道,擴建堆填區肯定遇到地方阻力,受影響地區民意代表固然全力反對以爭取選票,地區居民及團體也會有強烈反彈。政府要擺平反對聲音,必須軟硬兼施,有兩手準備。硬方面要堅持擴建堆填區是為香港整體、長遠利益出發,不涉短期政治或黨派利益,即使地區人士反對仍會上馬。軟方面則必須準備好大大小小的補助、補貼措施,一方面減少擴建堆填區對居民、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則透過投入額外公共資源改善社區設施、環境以至發展規劃,以作為對受影響地區團體及居民的補償。
偏偏梁振英政府連軟一手、硬一手的基本管治技巧也欠缺。當將軍澳地區議員及團體表達強烈反對意見後,政府居然很快就撤回擴建將軍澳堆填區的撥款申請,只集中推動打鼓嶺及屯門的堆填區擴展計劃。這種毫無原則及理據的退讓既無法討好將軍澳居民,更只會讓人感到政府欺善怕惡,感到政府官員「大細超」。結果,其他要擴建堆填區的社區自然群情洶湧,民選議員義不容辭的站出來請命,想攫取更多好處及利益的地區人士則更重新跟政府討價還價。撥款議案怎麼可能得到通過呢?
軟功方面,到撥款議案投票前一刻政府最高層包括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才到區議會解畫,才說對不起屯門居民,要做補償工夫。這種前倨後恭的態度除了令居民感到政府偽善外,怎會有甚麼好處呢?
廢物處理是所有市民都有份製造的問題,是香港不能不面對的難題,若果繼續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堆填區滿瀉,垃圾無處可放的噩夢將很快到來。大街小巷、郊野鄉村將充斥沙石、木板、剩菜與廚餘。可怕的是,梁振英政府「無橋」、無力、無能處理有關問題,只能任由情況惡化。對香港來說這不是最壞的結局嗎?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