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便到了兒科病房工作,至今一年。對一個新人來說,兒科病房給我的感覺是除了要照顧病人外,與病人的家屬,特別是病人父母緊密溝通也十分重要。病人家屬願意在治療上配合,病人的康復也會較快。
我記得有一次一名十多歲的少年病人明仔進了兒科病房,他除了發燒外,表面看沒有甚麼大礙。明仔有食丸仔的習慣,留醫期間行為有些霸道,間中亦會滋擾其他病人。
親人關懷改過自新
一日,明仔的情況突然急轉直下,原來他因感染結核菌引致腦膜炎,需要進入深切治療部留醫。之後,明仔回到病房繼續接受治療。我記得他剛返回病房時,全身只有眼珠可以轉動,身體十分虛弱,臉容不像剛入院的他。奇怪地,他的性情開始變得溫馴,我想是一場大病令明仔有死過翻生感覺。逐漸康復過來的他,百無聊賴時又會整蠱我們,令到病房同事哭笑不得。與他熟絡起來後,我們勸他戒掉「丸仔」的惡習,我們又建議明仔的父母多到來探望,多些鼓勵會對明仔康復有好處。
明仔逐漸感受到親人的關懷,決定重新站起來。我很記得他出院時,又變回入院時的樣子,蹦蹦跳跳,好像甚麼事也沒有發生過。明仔回來覆診時也會到病房探我們,他的惡習已經戒掉了,未來會積極找工作。
見到明仔完全康復,我心中也有一種莫名的喜悅。
撰文:屯門醫院兒科護士李康婷
醫管局護理情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