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強調內銀水頭足「貨幣從穩」或改變 救市未幻滅

人行強調內銀水頭足
「貨幣從穩」或改變 救市未幻滅

【本報訊】人民銀行在統計部公佈中國第二季經濟增長前夕,發表一篇由新華社記者就當前貨幣信貸形勢的採訪文章,五條問答的重點在於強調上月底拆息抽緊僅屬短期現象,現時內銀流動性充足。
記者:董曉沂

文章又指,未來會繼續實行穩健貨幣政策,更會綜合市場數據,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即貨幣從穩的政策實有改變空間,阿爺「放水救市」的希望仍未幻滅。

拆息抽緊屬短期現象

人行昨日發表的文章明顯是在派定心丸,為日後調信貸開路,文章解釋上月內銀出現拆息抽升有多個原因,先有市場預期美國即將退出量寬政策,再有半年結、補繳準備金及交稅等季節性因素等,但至本月12日,隔夜拆借及回購利率已分別回落至3.32厘及3.29厘,可反映內銀流動性充足。文章又提到,6月底止內地金融機構的超額準備金餘額達2萬億元人民幣,較人行認為充足的1萬億元人民幣高出一倍,可見人行對流動性非常有信心。
事實上,即使內銀流動性再現緊張局面,人行亦非唯一「救命符」。工行(1398)早前亦曾表示,作為大銀行有意在市場出現波動之際,發揮本身流動性優勢,以達穩定市場作用。
一位內銀信貸部人士稱,總理李克強於上周拋出「底線論」已明確顯示中央不但會以鐵腕手法調結構,錢荒現象更不希望重現,不過,人行昨日刊登文章是否代表「放水」,則言之尚早,不過,肯定的是,高層已下達訊息,要續引導貸款流向中小企等實體經濟。
中國銀行(3988)行長李禮輝昨表示,要盤活傳統產業存量,實現差異化信貸。他承認經濟失衡的問題肯定要反映在金融方面,並覺得金融上突出的問題是銀行的信貸總量很大,但是結構不合理。
對於傳統的產業重在盤活存量,李禮輝表示要做到有扶有控,做到消化一批,轉移一批,對產能過剩的行業區分不同的情況,實現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對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對向境外轉移產能的企業,增強他們跨境投資的能力,對屬於淘汰落後的企業,通過貸款損失的核銷等方式來支援這方面產能的壓縮和退市。

下半年或降準備金

經濟學家早已預期,在李克強明示暗示要保住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限為7%的大前提下,內地有可能於下半年以逆回購、減存款準備金率(RRR)甚至減息來放寬流動性。滙豐上周所發的研究報告預期,未來數月內地或減息25點子,並再度放寬利率浮動區間,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及增加巿場信心。
至於上月廣義貨幣供應(M2)按年僅增14%,低於市場預期,人行亦有一套說法作定心丸。人行表示,上月貨幣增速放緩,主因去年基數高及存款增長放緩所至,而存款增長放緩,有分析指出,反映內地實體經濟活動有所放緩,令企業有需要提取資金造成銀行存款減少。
對於M2增長放緩,人行強調,增速合乎宏觀調控的預期及穩健貨幣政策的要求,未來會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對於下半年的放貸方向,人行文章強調,會繼續將信貸資源向小微企傾斜。

【人行解說內銀上月水緊原因】

1. 美國退市預期令外滙市場波動
2. 補交準備金、交稅等季節性因素
3. 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控制及資產管理有所不足
4. 外圍唱淡中國引起市場情緒變化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