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全港有461名學障生及747名身體有缺陷的考生應考文憑試,最佳成績者為一名特殊學習需要女生,取得六科5**級,一名男生取得五科5**級。但學習障礙(SEN)學生要在本港入大學並不容易,有學生近年轉為報讀台灣大學,其中五名學生早在3、4月已獲當地大學取錄。
為了協助學障生打好中文根基,協康會海富家長資源中心舉辦中文班,今年有五名中六生在放榜前取得台灣的大學取錄,包括兩名自閉生、兩名過度活躍症兼讀寫障礙生,以及一名專注力不足學生。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中六生杜焯邦,10年前確診過度活躍症及讀寫障礙困難,在小學時常欠交功課、上課多嘴、默書不及格,被老師誤會為「曳」,經常責罰,結果無心向學。升讀中學後獲學校額外補課,到中三中史及數學表現改善,升中六後除了英文外,其餘五科及格。
成功獲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取錄的焯邦認為,在香港根本無可能升大學或副學位課程,「我去面試,老師都問我會唔會因過度活躍症而令操作機器時有危險?」焯邦答:「咁你會教我點安全使用」,他認為不少本港院校老師仍對學障生有歧視,不願意取錄。
議員指港升學機會太少
根據八大院校的數字,本港每年能成功入讀大學的學障及殘障生,合共約90人,去年首屆文憑試及末代高考共取錄約120人。全港最願意取錄學障及殘障生的大學為港大,每年約取錄20多人,去年雙軌制下取錄50人;而教院是最少學障生的院校,過去三年平均每年只有5人。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現時只有約0.3%大學生為學障生,升學機會太少,他會在下月約見教資會討論合適學障生的入學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