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世紀,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了40年,終於到達約旦河邊的耶利哥城。要收復國土,以色列人必先佔領這個據點,但耶利哥有厚厚的城牆保護,易守難攻。約書亞於是號召以色列人民用遊行抗爭,數十萬人每天繞着城牆轉圈,帶頭那位扛着約櫃的,更隱隱有梁國雄議員的風姿。到了第七天,大夥兒齊聲吶喊,喧嘩震天,看似堅固的城牆竟應聲塌下。以軍衝進城裏,見人便殺,再放火焚城,將耶利哥燒成灰燼,約書亞更詛咒曰:「凡重建此城者,其長子及幼子必遭天譴而亡。」耶利哥自此寸草不生,直到公元前9世紀,先知以利沙才破解了約書亞的詛咒。
何解耶利哥的城牆會如此豆腐渣,被以色列人喝幾喝便倒下?《約書亞記》這幕喝崩城牆可能只是一種寫作手法,攻城的以軍肯定絕不簡單。40年前摩西率領以色列人橫渡分開了的紅海,根據《出埃及記》,他們是乘夜趕路,未到天亮已到達對岸的阿拉伯半島。紅海闊度約為300公里,大概等於8次全馬拉松的路程──只需一晚便跑畢8次全馬?如此超級強者,當然能輕易踏平耶利哥城。
較合理的解釋是疫症作祟。考古學家在耶利哥城牆遺址發現大量泥磚,泥磚當中混雜了許多截形小泡螺(Bulinus truncatus)的甲殼,該軟體動物能散播寄生性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患者會貧血、營養不良、肝脾發大,相信耶利哥曾是嚴重疫區,以致士兵戰鬥力薄弱,結果城池一下子便被以軍攻陷了。
以利沙破解詛咒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列王紀下》記載,以利沙把鹽撒進水井之後,土地便再次長出農作物。截形小泡螺是一種淡水蝸牛,不能在鹽份高的環境生存,一物治一物,憑着在水井加鹽,以利沙杜絕了血吸蟲病的源頭,令村民回復健康,有能力務農。就是這樣,約書亞對耶利哥的「詛咒」便給破解了。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