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梁振英上任後推出5,000個白表免補價購買二手居屋計劃,首批中籤的2,500個白表買家,上月中開始入市。房屋署最新數字顯示,只有近兩成共428名白表買家無懼樓價高及加息風險,已簽訂臨時買賣合約。不過,有長策會成員指,受有關政策刺激,居屋第二市場樓價持續攀升,已經嚇退不少白表買家,初步不足兩成人入市,反映政策失敗。
白表免補價購買二手居屋計劃,中籤者需持有「購買資格證明書」才可購買房委會或房協第二市場的免補價居屋,有關證明書的申請期限昨屆滿。房屋署初步統計,共接獲2,497宗「購買資格證明書」的申請和發出1,825張證明書,但申請者可同時向房委會及房協申請證明書,即有關數字根本未能反映最終多少申請人「甩底」。
「免補價政策失敗」
白表買家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須向房委會或房協申請提名信完成交易,房委會和房協至今共接獲428宗提名信的申請,即近兩成白表買家已物色適合的單位入市,單身及家庭申請分別有53及375宗。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王坤稱,成交數字少,反映白表免補價政策失敗,「好明顯反應比預期差,如果唔係,中籤者已經全部湧晒去入市」。他分析,政策失敗主要因為居屋樓價被炒高,白表買家難以負擔,加上供應不足,「好多居屋業主都擔心賣咗單位,賺到嘅錢買唔番私樓,寧願繼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