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人物:新光創辦人胡珠 寄語創業者「有特色菜先守得住」

周末人物:
新光創辦人胡珠 寄語創業者
「有特色菜先守得住」

飲食業老行尊、新光集團創辦人胡珠,主理過無數豪門盛宴,是本港數一數二的滿漢全席專家,由頂級宴會到平民食肆,都有他的足迹。在飲食業遊走半世紀,眼下的經營困境大概也是50年一遇,偏偏很多創業者總會優先考慮飲食業。他說,飲食必須有特色,否則不如唔好做。
記者:葉淑貞 攝影:王子俊

胡珠最近新開了「中華麗宮」,大寶號就在西環中聯辦對面,間中就有內地官員當座上客;甫進正門,看見水吧側放着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肖像瓷碟,是他赴京時獲習總所贈,大有「坐鎮」功能。「這裏主要是做街坊生意,不過要食貴嘢、鮑蔘翅肚,一樣做到。」
作為滿漢全席專家,他對「食靚嘢」有高要求,但旗下食肆還是主打平民化特色菜。「飲食業進入了汰弱留強的局面,一定要有自己特色,先守得住。」
胡珠經營飲食業半個世紀,歷盡無數經濟風浪,但租金飛漲、最低工資、物價上升等不利因素一齊嚟,都算少有。「沙士過後,租金曾大幅回落,那是飲食業比較好過的時期,但近幾年,業主好似『報仇咁報』,加租加到細舖做唔住。有些行家上市集資,才有條件租貴舖,但結果食物冇特色,個個師傅都只係識嗰幾味!」

求才若渴 好廚難求

胡珠創辦的新光酒樓集團,旗下除新光品牌,尚有百樂門、鳳城、肇順名匯河鮮及全聚德等。由創業開始,他都會盡量自置物業,以免因為瘋狂加租而被迫遷,長期下來,地產給他的收益,也就遠高於飲食本業了。「八十年代,梁振英已經估我的物業值20億元。」他笑說。自金融風暴後,他也開始轉型,索性把部份舖面出租,做包租公更加乾手淨腳。
飲食業從來求才若渴,尤其好廚更難求。實行最低工資後,飲食業雪上加霜。「這一行的薪金水平早就超過最低工資,問題是在差不多的工資水平下,較懶散嘅會去做保安,較拼搏想搵多啲錢嘅會去做地盤,結果飲食業好難請人。偏偏呢門生意又特別多人想做,競爭激烈,個個見食肆客似雲來,以為好好做,點會想到一條數入、幾廿條數要找!」

滿漢全席 引以自豪

胡珠強調做飲食業必須有特色,而他引以自豪的滿漢全席,自然是坊間無法仿效的特色。他說,內地食肆沒有跟從宮廷古法,而且滿漢分南北,北方滿漢難及嶺南派的細膩廚風。「內地搞過文革,三反五反搞到好多嘢都遺忘咗,反而要來香港取經。」
吃得起滿漢的,非富則貴,胡珠最難忘的一景,發生於六十年代鄧肇堅當主人家的一次宴會。當年「嗒得杯落」的李香琴披着披肩、儀態萬千的端坐席上,冷不防披肩勾住椅背上的裝飾,琴姐一動,坐椅搖搖欲跌,剛巧正有侍應捧住大窩魚翅上菜,眼看連人帶翅即將撞落地面,幸好旁邊數名「宮女」手急眼快,及時扶住琴姐,「這些場合全是達官貴人,發生這種事,成件事就搞壞啦。」

海味店打滾出身

【小檔案】
胡珠的出身,沒有「打掉門牙和血吞」的拼搏史,他是小康太子爺,祖父在上環一帶開酒樓,父親在同區開海味店,自細識飲識食。由於常在海味店做功課,被廣東名廚吳鑾在入貨時看中,收他為徒弟仔,開始飲食大亨之路。「師傅想開店,正是睇中我識揀乾貨。」後來立志向飲食業發展,沒有繼承父親的海味店,最終轉售給鄉里,「否則身家可能又多十零億。」
他在飲食業公職多多,去年只有兩天在家吃飯,應酬必然也是飲飲食食,而且要盡量把食物吃光。「我是老行家,食剩嘢,會令人感覺不舒服。」他笑說,要保持今時今日唔肥唔瘦,也不容易。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