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話當年2:香港的……舊陣史

書展話當年2:香港的……舊陣史

每日追看報紙上連載的衛斯理小說,到人人手執一本袋裝《衛斯理》,是六七十後們的集體回憶。今年逛書展,除了亞洲或世界級文學巨著外,到處都是時光隧道,由玩具、童年、旅行、武俠造型,全方位帶你回憶當年情。
記者:陳慧敏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遊樂場使用說明書

劉斯傑的香港彈起系列,一直將我們失落的回憶重現。開始時,他只以個人感受、回憶出發,現在看着女兒長大,遊樂場,對他又多了新意義:「今日你講遊樂場,00後或者想起迪士尼、海洋公園;70後想起屋邨同荔園;而再上一輩呢,也許是月園同啟德遊樂場。」
遊樂場設施經年巨變,他卻看到,有甚麼樣的公園,就會出現甚麼樣的人:「以前的公園沒有膠墊,我要爬得高,就要步步為營,若怕跌撞,就不能享受爬得高的樂趣。現在小朋友不用付出,又有父母幫手,輕輕鬆鬆就可爬得高。」公園的存在,也只變成城市規劃的一環:「公園的比例跟對象年齡都越來越少。以前大人可跟小朋友一起溜滑梯,現在的滑梯好窄,大人最多站在一邊;外國的公園有草地,香港的公園好難搵草地,你一攤低又有管理員來趕,公園只是城市規劃中的一個項目而已。」書中一頁,他以膠片在立體鋼架上加了一個透明的城堡,那是孩子的幻想基地:「其實公園好不好玩,不在於有甚麼設施,而在於你怎麼玩個公園。」

1999年關閉的水上樂園,可是七八十後夏天都會思念的樂園!2017年海洋公園重開水上樂園,久遠的回憶又回來了!

劉斯傑彈起系列最新作《童年樂園》。

麻甩港女真面目

最近爆紅插畫家(好似係)謝曬皮的新書。因為「份工太悶」,手痕將平時觀察到的濕星事,以麻甩畫風記錄下來。因為一幅「中學雞瞬間看X頭」,拆解女學生長袖毛衣下的秘密而爆紅,由年初至今呃like四萬八千個,遂出書廣發麻甩氣息。
這位80後心目中的集體回憶,不是過去,是現在式:「現在網絡世界都有好多怪現象,將來都會成為集體回憶。現在的人甚麼事都愛分享,情侶吵架,又要影張喊相放上網,然後被瘋傳,但這傷害是永不磨滅的,是網絡的可怕。我覺得自己好幸運,現在的人會傾向看小事情同八卦、窺探別人的生活,可能現在的人自我中心了,就算我沒有甚麼大是大非的議題,都可以有個網絡平台去發表。以前有名的作家,真的要『有番咁上下』,作品才有機會被人看到。」

滿畫面都是腳毛,嘔呀!不過咁,我相信個個女仔都同佢一樣,在外美如花,在家衰過母夜叉。

謝曬皮新書叫《我活著就是罪》。

小龍女的飄逸歷程

小時候,常常拿家裏的廁紙纏身,扮武俠片裏的飄逸衣裙,然後被阿媽打到七彩。原來,那是寶寶姐惹的禍!寶寶姐於八十年代,香港電影蓬勃之時加入做服裝設計,一直至今。書裏記錄了大家都記得的武俠服裝演變。
寶寶姐:「80年代邵氏好少人,為趕新浪潮,大家要自己摸索,那時候最大膽創新。」當時他為《楊過與小龍女》翁靜晶演的小龍女做設計,為她添了點白裏透黃透綠的色彩,自此她一直幫三代倩女王祖賢、大S、劉亦菲做服裝設計。「80年代武俠片的女角,個個梳層薄薄劉海,兩鬢大的水,看起來才臉尖尖。現在的人都打Botox,將頭髮全梳起,精神點都無所謂。」香港古裝電視及電影服裝設計的變化,就要睇寶寶姐娓娓道來了。

最喜歡劉亦菲的倩女:「那素袍連腰帶都沒有,夠簡單。」

83年入行的寶寶姐在書展出版《寶寶.姐》講古裝設計。

寶寶姐設計的《笑傲江湖》華山派服裝,幾成華山派指定造型。

你我他的香港地

就是集合十位土製漫畫家,畫出他們眼中的香港。包括KY×拔濤、Paul Lung、智海、李香蘭、高聲、黃照達、John Ho、楊學德、小克、二犬十一咪。溫柔的、可愛的、懶佬的、麻甩的……十款風格角度的香港回憶。
現在為畫展廢寢忘食,屙屎都唔得閒的阿德,覺得回憶是一種好私人的行為:「我的回憶同你的回憶,就算回憶同一件事都會唔同。所以唔好再『集體』去回憶,各自保存的回憶才美麗。」而講到他漫畫裏最想表達的舊日情懷,他無厘頭說:「我行錯路,出道時應該話自己係女artist,咁啲人就會好受落!好似𠵱家阿謝曬皮咁。嗰啲港式回憶咪就係八九十後未經歷過嗰啲,五六十後又睇唔起嗰啲嘢囉!(唔好叫我explain,明就明。)」

在果欄那邊的油麻地戲院,由拍拖勝地到沒落到今日保育,不過氣氛已是完全兩樣了。

《土製香港》集合一班香港漫畫家。

來簡約地行多八十年

都市太擠逼,現在周末日大家都愛上山下海小郊遊,無煩憂。但原來香港開埠初期,本地人個個忙搵食,郊外旅行是外國人、教師、或生活穩定的人的專利。郭志標:「早期只得外國來的攝影師或畫家才會四處去。到1932年,《華僑日報》編輯們成立庸社,經常搞旅行和見報,才算是初期的本地旅行隊。」早期的行山路線不太長,甚至有人着西裝行山,長線一點的才穿波鞋,已經「好有型」。67年暴動後,政府說年輕人居住環境太逼,遂大力推廣戶外活動。
由1932年寫到2013年,80年看盡本地旅行、交通、環境同文物變遷,郭志標:「以前荒山野嶺好多人斬柴、放牛。香港好特別,好容易就可以來個一兩日小旅行。不過覺得以前的旅行者更尊重領隊。因為當年去到山旮旯真係唔識路,現在資訊科技發達,在網上很易就找到資料。」

當年的行山路徑崎嶇,所以必得拍照留念。

郭志標《香港本土旅行八十載》。

當年的工會不時拉大隊去旅行,是阿媽輩集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