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什麼才吃紅衫魚? - 林夕

想清楚什麼才吃紅衫魚? - 林夕

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公佈,紅衫魚已從「想清楚」才吃,升級到「避免」食用。食紅衫魚可免則免比較易理解,食前要想清想楚,究竟該想什麼呢?
先想想,要吃魚的話,是否非紅衫不可,在《海鮮選擇指引》中屬「建議」級別的魚類中有沒有替代品。理論上每種魚即使是同科目的,也有不可取代的味道,如果可以隨意替換,番茄煎煮紅衫魚也就不會成為那麼流行的家常菜。再想想,算了吧,反正變成不倫不類的茄汁煎草魚,吃進肚裏,舌尖上感受到的滿足感,也只不過是幾分鐘而已,不值得展開良心與口慾之大掙扎,吃魚像嗑毒品似的,為了執着於魚味而背負不道德的包袱。忽然覺得,教人「想清楚」才吃這魚吃那魚,實在是戒掉分別心的上好功課。
再想下去,自問海魚河鮮不辨的,就別人吃我吃,暴殄天物了,不過,一想到堪稱本土集體回憶的一道菜也陷於瀕危,升級到「天物」,不但悲從中來,更怕真懂吃的食家,在想清楚之後,趁避免食用到絕種前,抱着多我一個不多的心態,盡情專攻紅衫,當做最後的晚餐。就像戒煙一樣,抽完這包就好,然後因為最後臨別一抽,又抽出不捨的滋味,更難戒絕。
想到最遠,公佈紅衫避免食用,會不會反而先引起無止境的最後一啖狂吃潮,實在難說得很。「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一尾尋常的魚忽然升級為難得之稀有貨,不知魚味的吃貨也像盜賊般搶吃,有什麼稀奇?像內地的菜單,總標榜着野生,一有野生兩字,價錢越貴,反而越多人吃。再想清楚,對了,本來懂分辨野生與養殖滋味的人沒幾個,一提野生難得,野生黃魚滅絕的速度就加快了。人性如此,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指引字眼要不要想一想清楚,或者,換成:勿吃,好讓將來有得吃?畢竟,為口腹自利者多,為地球着想的少,為地球着想的,其實最終也不過是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