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無謂的飯局禮儀之中,勸酒以外,最有意見的就是勸食。什麼叫勸食?菜一上來,即互相禮讓一番,你來你來,你先來,然後未經對方同意就把菜夾到人家的盤子上。
又不是酒,流行先飲為敬,勸吃頭啖菜,你當人家是試毒的太監麼?算了,這是陰謀論,別對我這一代人的長輩不敬,他們畢竟還是身體力行這一套的。
本人重實惠而輕虛禮,只覺得,吃到頭啖菜不但沒有虛榮可言,只有吃虧的份。把菜夾來夾去,在戀人之間叫間接親吻,在親朋好友或不特別好的友人之間,叫唾液交流,既不衛生又壞胃口。好的,即使文明些,用公筷,但我明明想留肚吃魚,卻被夾到面前的雞消耗了胃納,以此類推,最後想吃雞腿的得到雞背,愛吃雞翼的卻被餵了一隻大雞腿,這叫資源錯配,眾敗俱傷。
這算什麼客套?這可能是個圈套好不好?飯局越來越多,好吃的菜越來越少,在這形勢下,精人出手,笨人入口。想奉行孔夫子養生之道,食不厭精,只吃七成飽,不汲取多餘的營養,應謀定而後動,在菜還沒冷掉前,若憑肉眼不能判斷菜式值吃度,先留意別人咀嚼後的表情,再看那碟菜的搶手度,若少人問津,不如忍手,在此場合,民意是挺準確的。
好吃的菜越來越少,有問題的菜越來越難防,後發不為制人,而為防守。剛在內地吃了一回飯局,局中也有人勸食,我立馬低調,把頭垂下低到塵埃裏去。剛巧面前有一鍋丸狀物體,眾人在猜那是什麼肉呢?被禮讓的兩位先後被吃了下去,第一個說吃不出是什麼,味太濃了,第二位比較懂行,說那是用牛肉精做的不知什麼肉的丸,那一刻,我覺得旁邊兩位的舌頭像銀器,而我像皇帝,深懂飯局中的帝皇心術。搞革命才須身先士卒,請客吃飯毋須壯烈成仁。
有雜誌想訪問我談美食,我沒興趣,只好寫下這厚黑食經作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