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何不打高球?(一) - 盧先亞

好不主席:何不打高球?(一) - 盧先亞

利益申報:我不打高(爾夫)球,現在不打,將來N年亦不會打。我對高球運動的認識,只限於道聽途說和媒體報道,包括粉嶺高球場是香港高爾夫球會轄下管理的兩個球場之一,且是香港佔地最廣的球場。另外一個位處深水灣,只得9個洞,是標準高球場的一半規模,與粉嶺54個洞更不可相提。至於該會會籍,據報也是全港價值最高的1,500萬元,且有價無市,皆因很少人會放售,而輪候入會的人卻絡繹不絕。

殖民遺風 卻無緣欣賞

所以若然政府真的順應民意,決意收回球場以配合東北發展所需,即係約有2,500名會員手持的會籍會冧價,就當跌價四分之三(斷「窿」)計,差不多就是「謬」局長口中預留的300億元收地賠償,不過局長矢言,官地收回並無賠償需要。係囉,既可為全港市民慳番以百億計公帑,並能大幅減少徵用其他私人土地,還原居民一個安居樂業,本是兩全其美,惟要做的只是在太歲頭上動土!
其中有現已貴為行會成員的葉太,她特地透過臉書表白心迹。內裏提到她早在30多年前已成為會員,不過平日根本就沒空到該處打球,所以只是個白交會費,卻不落場的「靜態會員」。難得葉太坦白,我也直說,如她這般「靜態」的會員定然不少,也就是說明高球場實際服務的對象更少,其中會員不過是白白佔用公共資源,並將之據為私有的貴重資產。
然後她以公共政策觀點提問,很好,足證這是關係公眾的事,而非一小撮人的福祉。首先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土地是否只建公屋(房屋),而不需要文康福體設施?並舉西九文化發展區為例,難道土地只可用於建公屋或豪宅。事實上,毋須身為行會成員亦知,房屋是今天香港面對的民生頭號大事,政策自有緩急輕重之分,而這更是新政登場信誓旦旦「寸土必爭」要處理好的問題。再者,西九文化區內多是公共空間和設施,完全開放給市民享用,和只有極少人專享或獨佔,閒人免進的地方,豈能並論,又一偷換概念的真人示範。
繼而說到高球會有百多年歷史,是香港歷史的一部份,其中建築和環境尤其值得珍惜。唔好意思,我和絕大大部份市民一樣,成世人只去過禮賓府賞紫荊,卻沒榮幸一親如此珍貴的殖民遺風。況且,現才驚覺葉太原是保育有心人,不過請問保衞皇后、天星、囍帖街(唔係「囍歡里」囉),這些真正屬於港人的集體回憶嗰陣,葉太妳在何方?我不反對保留具有價值的古物,前提是將來公眾,而非權貴小眾亦可共享這些文化遺產,至於其周遭170公頃土地,那是兩回事,請勿混為一談。
然而葉太始終是務實愛民,所以又提出保留土地,好讓將來成為新界東北發展的一個市肺,甚至該考慮局部開放予公眾,仁政哦!先不討論「局部」是甚麼意思,惟將長期慣佔的公家資源視為己有,現卻以善長姿態,慷他人之慨作施捨,港人真係要感恩多謝。
寫得「㷫」起,意猶未盡,再續。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