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作家:書展賣書才是作家

年輕作家:書展賣書才是作家

如果你到書展旨在購一大堆書,書展只會淪為一個市集。相反,一個有文化深度的書展,應該給年輕作家一個發聲的機會,製造文化滙聚的平台。今年香港書展除了有不少30出頭年輕作家參與,亦有不少亮點文化活動,甚至將敦煌古文化與3D科技融合,令書展不再是個散貨場。

記者:陳芷慧

攝影:黃子偉、陳永威

孤泣:負上社會責任

「去年我跟女朋友一起到書展尋找自己著作的作品。找到了那刻我其實不高興,因為要找。」孤泣說。今年,孤泣再努力,這一年共出版十一本散文小說,今年書展除了有自己的攤位,還有簽名會。「即使網絡作家在虛擬世界如何火紅,要在書展賣過書,人家才承認你是作家。」現在,背起本土年輕作家的身份,孤泣如何負起社會責任?「最初真的沒有想過,但後來覺得自己要負上責任,因此想寫作一些令人醒覺的文章。例如在新書《低等生物》中,我構想一個二百年後的世界,人類變成低等生物,文中不懂得反思的人類一步步被主角點醒,看清這個世界及自己的荒謬。」孤泣解說。「我想跟年輕人說要去追夢,就算最後得不到成功,也有得着,因為在努力中認識自己。」

孤泣將於7月18日6時至7時在博覽道簽名區舉行簽名會。

與讀者鬥智

只是,想不到孤泣在現實中是一個中五未畢業、中文不合格的售貨員。「我以前作文《我的志願》,寫希望在女校開小食部,老師以為我反叛,但這正是我的創意。」孤泣沒有在大專接受正統語文訓練,但他沒有放棄文字,反而重拾書包,閱讀名著自我增值。「我寫作時係先有圖畫後有文字。因此,即使我冇華麗的措辭,但勝在三言兩語便能仔細描繪出整個畫面。」他於07年第十九屆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獲得「流行曲創作亞軍」,但這個不是他創作的開始。「我中學時期跟朋友在Xanga發表自己的文章。總共有六十次瀏覽量,有一半是自己。朋友覺得灰心,我反問『你是誰?』,有三十個人肯花時間讀你的文章,還想怎樣?我沒有放棄,後來在網上連載自己的文章,反而是一個與讀者鬥智的遊戲,他經常揭穿我的伏線,於是我不斷改善,令他們出乎意料之外。」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實在很難答,但一位作家應對喜歡寫作的原因有一個答案,孤泣說:「我希望用一生的時間,創造一個世界。」

新作《低等生物》於書展首賣。$68(a)

可洛:書展是散貨場

「新晉的年輕作家,你們要把自己當作一隻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牠們有自己的生存方法,同樣,在這個文化未成氣候的香港,你們要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我邊創作邊教學兩隻腳走,你們又如何?」梁偉洛(可洛)給年輕本土作家一番鼓勵。雖然可洛自言不再年輕,但提及本土年輕作家,大家腦裏都彈出可洛的名字。今年書展特設一個年輕作家的巡禮,然而可洛推卻這個講座的邀請。「書展當然是一個讓大眾認識新晉作家的好機會,但留意的讀者不多。事實上,香港書展倒像一個大市場,形式像一個散貨活動,欠缺深度,而且不着重文化傳承。」

可洛認為香港書展着重散貨,欠缺深度。

文化氣候不及台灣

今年香港書展對可洛的意義是,將會推出他寫了七年的著名系列《女媧之門》的最後一集。可洛是青年文學獎出身,大學是他創作的高峯期,「那時是二千年,網絡剛起步,這個平台能讓我們接觸更多讀者群。」網絡讓他反思到身處的香港面對的問題。「在最後一集《女媧之門》,背景是十年後的香港,所有人的記憶都能在雲端儲存。事實上,Google總裁曾言,不久將來人類的記憶能以不同形式永遠地儲存。故事最後,表達出我對香港和這個地球的絕望。」最後,可洛說:「香港文化氣候雖然不及台灣,但卻是一個國際性的市場,給予年輕作家不同的視野,好好燃燒心裏的熱情,捱過等待讀者的難關。」

《女媧之門7之最遠的未來》$60(b)

書展攻略:節目推介

3D敦煌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亦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次展覽,讓觀眾置身巨大的360度環迴環境內,猶如在石窟中,展示數碼化的立體敦煌壁畫、石窟立體模型、照片等等。

展覽會展出數碼化立體壁畫。

《人間淨土——走進敦煌莫高窟》展覽,觀眾可於現場排隊輪候參觀。
網址: http://hkbookfair.com/tc/dunhuang

陳冠中分享會

今年書展特別邀請陳冠中為「年度作家」。他於書展期間將出席三場分享會,與多位文化人梁文道、馬家輝、董啟章等人對談。

大會將展覽陳冠中舊作,他曾任總編輯的《號外》是其一。

分享會:《香港未完成的實驗》
日期:7月18日
時間:下午2時至3時半
地點:會展S224-225

分享會:《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日期:7月20日
時間:下午2時至3時半
地點:會展S224-225

分享會:《華語寫作、本土寫作》
日期:7月21 日
時間:下午2時至3時半
地點:會展S221

張戎教寫暢銷書

究竟如何寫出一本驚天動地的暢銷書?今個書展你或可從國際知名作家身上取經。鄧永鏘爵士力邀到三位重量級的英語作家出席公開論壇。分別有探討女性題材的美國作家Erica Jong、七十年代移居英國的張戎和擅長寫傳記的William Shawcross。

張戎的名作《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以三代的故事與歷史聯上關係,該書被繙譯成40多種語言。

公開論壇:《How and What and Why do Writers Write?》

日期:7月19日
時間:下午5時15分至7時半
地點:會展演講廳1及2
登記留座: http://www.hkbookfair.com/en/reg/open

新書推介:

《大叔》馬家輝著 $88(c)

五十歲的馬家輝,以大叔的目光,談生命,論愛情,觀教育,說電影,憶旅行,讓讀者體驗這位大叔的生命經歷。

《急救中文(二集)——寫好中文,我有一套》陳雲著 $98(c)

繼初集後,繼續從文學根本帶領大家學好中文。

《歲月無聲——一個日本人追尋香港日佔史迹》和仁廉夫著 張宏艷譯 $98(c)

日本出生的和仁廉夫,20年來四出蒐證力證日本侵華,如今結集成書。他祖父及父親均是軍人,因而一直痛恨戰爭而拒絕從軍,後來訪問了百多名軍人、戰時平民,重返遭日軍大屠殺的赤柱等地,將一幕又一幕感動人心的歷史場面重現眼前。此書可謂今個書展新書亮點之一。

《別恨恨你的人》林燕妮著 $65(f)

林燕妮看人看事看世情比任何人都通透,在她筆底下,可以看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處處都讓人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一切只要先放下。

《蔡瀾自選集》蔡瀾著 $440/一套五本(d)

蔡瀾首次正式授權香港繁體版自選集,文章由蔡瀾親手為香港讀者精挑細選,內容包羅萬象。

《大男人惡搞鳥》阿寬著 $78(d)

阿寬以香港男作家的身份,描寫一眾大男人、小男人、毒男、宅男、港男、港女、拜金女、純情女、剩女……的愛情心聲。

《感恩這一課》潘宗光著 $88(d)

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原來曾經是一個窮得差點要輟學,需要寄養在親戚家中的窮小子。他在此書中分享他生命經歷的種種,教大家上一課人生的必修課──感恩。

《給孩子的信》親子王國編著 $108(e)

結集五十六封父母寄給孩子的信,盛載着父母對孩子的深情記錄,是一本很好的親子刊物。

(a)一代匯集 書展攤位:1C-E20
(b)明報出版社 書展攤位:1C C04 - C16
(c)花千樹出版社 書展攤位:1A-C02
(d)皇冠出版社 書展攤位:1B-B02至B20, 1B-C01至19
(e)天窗出版社 書展攤位:1B-C32
(f)壹出版 書展攤位:1B-E10

香港書展2013

日期:2013年7月17至23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