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二屆中學文憑試下周一放榜,學友社已開設輔導熱線,並提醒考生做好出路準備,包括訂定聯招改選策略及留意自資課程的認受性等。另有調查發現,近九成受訪中五生認為校本評核帶來很大壓力,有團體建議調整評核內容,減輕學生負擔。
家長切勿指摘子女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列豪章表示,不同大學聯招課程的計分方法有出入,考生應全面掌握各學系的以往收生成績和分數換算方法等,再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成績訂定改選策略。副總幹事吳寶城則指,去年不少考生同時繳交多個自資課程的五千元留位費,建議考生深思熟慮選定一個課程才繳費,避免不必要開支。他又提醒學生留意自資課程的認受性,報名前可透過「經評審專上課程資料網」和「資歷名冊」查閱課程的學術資歷。
去年放榜熱線接獲近八千個求助電話,四成來自家長,吳寶城呼籲家長,若子女成績未如理想,切勿即時指摘,應協助尋找出路。
此外,明愛關注新高中學制青年小組今年4至6月以問卷訪問1450名在校中五生,近九成受訪者同意「校本評核帶來很大壓力」,原因主要是工作量過多,超過一半人則認為校本評核無助鞏固學科知識。小組建議考評局取消與學科知識無關的評核,如科學科只保留實驗部份,取消海報設計等非實驗部份,減輕高中生的學習壓力。
另有八成受訪學生表示需要延長通識科考核時間,以及不信服該科的考核準則,認為考官可能主觀地評分,小組建議當局延長考核時間10至15分鐘,並設立第三名閱卷員,提升學生對通識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