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簡化跨境人幣貿易

人行簡化跨境人幣貿易

【本報訊】正當內地「滲水」出口數據被接連「擠壓」後,人行昨公佈《關於簡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流程和完善有關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讓境內銀行可按「了解你的客戶」(KYC)及盡職審查等商業運作原則,直接辦理跨境人幣結算及審核真實貿易,亦可先將資金入賬再核實貿易。銀行界認為,當局優化微調措施,有利跨境人幣貿易或其他項下結算業務,更靈活及在法規清晰下進行。
為鼓勵境內銀行開展跨境人幣貿易融資業務,《通知》列出,境內銀行可開展跨境人幣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境內代理行對境外參加行提供的人幣賬戶融資期限,亦由原來最長的1個月延長至1年。業界指,此舉能更脗合貿易融資的周期需要,當境內外兩地人幣息率拉近時,相信新措施可刺激更多境內銀行,參與跨境人幣貿易融資活動。
金管局發言人回應說,歡迎人行簡化跨境人幣業務流程和完善有關政策,進一步便利人幣資金的跨境使用和循環,對本港離岸人幣業務發展有積極作用。

措施即日生效 列九大項

有關《通知》昨在人行網站經貨幣政策第二司部門發放,措施即日起生效,共列載九大項,包括經常項下跨境人幣結算業務、銀行卡人幣賬戶跨境清算,當局又釐清年初以來,以試點形式出現的境內非金融機構,向同一母公司系內境外成員,辦理人幣境外放款業務,使之常規化;對境內非金融機構於境外發行人債後,資金滙入,亦列明須按人行規定辦理。
恒生銀行(011)人民幣業務策略及計劃部主管顏劍文認為,《通知》雖並非突破性公佈,但措施有助微調優化機制,令操作更靈活寬鬆。過去業界一直希望,在審核真實貿易時,能參照其他幣種業務做法,按商業準則及專業信貸判斷,而非「死死實實」硬性束縛;舉例說,很多地方的報關單據已實行電子化,銀行未必一定要手持足夠數量的實物單據數量,才能辨別貿易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