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大遊行後,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便宣佈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將會破天荒地訪問立法會,與一眾立法會議員午宴。表面的理由是聯誼性質,因為張曉明希望多結交朋友,實際的政治含義卻昭然若揭——中共要化被動為主動,提前開展政改諮詢。作為中央駐港的最高領導人,又身兼港澳黨委書記,張曉明親身步入立法會,既有打破「一國兩制」框框、取締傀儡「港人治港」的政治含義,更表明戰略上輕視敵人的中共,其實戰術上卻十分重視敵人,因為四十三萬人上街表達的政治訊息清楚明確,不僅要求盡快落實雙普選和梁振英下台,更會堅定不移地支持明年勢在必行的「佔領中環」行動。中共再也不能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不能不認真看待了。
張曉明此行目的,明顯是投石問路,打破僵局,直接踩入反對派以少數亦足以左右大局的立法會,摸清反對派的虛實。張曉明此舉,亦間接證明Plan B的確存在,政治傀儡梁振英已成廢物。連垃圾堆填區的擴建計劃這麼小事也搞不掂,中共還會相信誠信破產、管治威信蕩然無存的689,有能力可以處理更棘手的政改問題嗎?由港澳黨委書記直接赤膊上陣,其實就是中共釋出訊號,願意與反對派商討政改方案問題,因為按照《基本法》的規定,任何方案得不到立法會三分之二議員通過,最終亦只會原地踏步,被迫承諾2017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的中共,又怎能向國際交代?
熟悉中共鬥爭策略的人都會知道,共產黨從來都會兩手準備,軟硬兼施,邊談邊打是慣見伎倆。只是不思考也不讀歷史的泛民,包括所謂激進反對派在內,或懶惰無能、或別有懷抱,懵然不知而已。
我一早說過,歷史不斷重複,殷鑑不遠。只要大家重溫2003年七一大遊行後中共在2004年的戰略部署,便會明白經已今非昔比的中共其實是紙老虎,最怕群眾運動,只要人民敢於反抗,實利主義為重的中共一定會退縮。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催生了中央港澳協調小組的成立,全權處理港澳事務。由當時起,「一國兩制」政策已經變質,「港人治港」名存實亡。曾慶紅出任港澳協調小組主席後,先擺出強硬的姿態,發動「愛國論」,點名批判泛民領袖的李柱銘、司徒華,又出手封殺兩個名嘴鄭經翰和黃毓民,企圖打壓2004年七一大遊行的聲勢。結果2004年的七一遊行人數的確比2003年少,但仍然高達五十三萬(2003年上街人數至少六、七十萬,并非無膽無識的民陣所言的五十萬),證明中共的高壓手段,嚇不到堅持爭取民主的港人;最後中共勒令董建華「腳痛」下台,改用「香港仔」曾蔭權,實行「公務員治港」平息民怨,實際上也換了幾年時間。由2005年至2010年,七一遊行人數最多也不超過八萬,說明港人知所進退,鬥爭有節有理。
今年的政治形勢由一鳴驚人的法律學者戴耀廷倡議「佔領中環」打破悶局,瞬即引起社會各個階層尤其是中產階級的廣泛反應,亦令早已四分五裂的泛民重新組合起來。中共立即嚴陣以待,不但提出「愛國愛港」論進行意識形態鬥爭,更組織社會各界批鬥,並且文攻武嚇起用「愛」字頭一類流氓組織衝擊泛民和民間團體,企圖將運動扼殺於萌芽。但今年七一大遊行,在狂風暴雨下,依然有四十三萬人上街,而且明確表態,出錢出力支持「佔中」。「佔中」獲得的捐款固然最多,高達八十萬,晚上的集會更有接近半數表示明年會參加「佔中」,證明香港社會的堅實骨幹中產階級,根本不怕中共的威嚇,對爭取民主的信念,絕不動搖。面對拒不低頭的港人,中共硬不成,便只能出軟刀子,不得不伸出橄欖枝,向泛民和反對派招手了。
政治永遠是現實的,最終都是社會力量對比的結果。中共決定和反對派溝通,因為對手還是可預測的,台前幕後都較易操控,不若群眾運動發展邏輯無從惴測,政治安全系數低。由是觀之,「佔中」行動的政治能量孰高孰低,也就不辯自明、不言而喻了。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