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發 超薄隔音技術 成本低 可屈曲透氣

科大研發 超薄隔音技術 
成本低 可屈曲透氣

【本報訊】鬧市居民飽受交通等發出的低音頻噪音滋擾,一般磚牆及傳統隔音材料無法阻隔,科大物理系花13年研發新隔音技術,以小鐵片、橡膠薄膜及塑膠架製成既輕且薄的「共振超常材料」。
記者:袁樂婷

參與研究的科大物理學系教授楊志宇指,低音頻是指頻段低於500赫茲(Hz)的聲音,包括巴士引擎、電梯摩打,以至鄰居電視機聲浪等,人類很難適應。

利用共振滅聲

低頻噪音無處不在,偏偏以海綿、石棉為主的傳統隔音材料難阻隔其超長聲波,如旺角彌敦道住宅要達到歐盟住宅隔音要求的40分貝以下,就得用八層磚牆,厚逾80厘米,「香港住宅整咁厚牆身,瞓都冇位瞓,樓宇結構亦未必承受到咁重」。
他與另外兩位物理系教授沈平及陳子亭,自2000年起研發新隔音技術「共振超常材料」。
第一代用樹脂及橡膠包住鉛球隔音,因技術未成熟,仍相當笨重;經十多年實驗,終研發出以小鐵片、橡膠薄膜及塑膠架製成的物料,當低頻聲波傳到薄膜,小鐵片便會隨聲音共振拍動,從而「滅聲」。

不足3厘米厚

第三代「超常材料」既輕且薄,厚度少於3厘米,更可針對不同環境需要,將塑膠和鐵片換成合金、碳纖維等材料,製成品可阻隔特定音頻;應用於屈曲表面;兼備防震的萬能隔音板。最新設計更可於材料中間開洞透氣,顛覆以往須密封隔音的定律。
楊志宇表示,因所用物料可輕易於坊間找到,而且成本甚低,有信心可廣泛應用於建築物、大型基建設施及飛機等。楊志宇續指︰「譬如住宅用隔音板,只需要嵌入或者貼喺本身磚牆上面,已可做到隔音效果。」
三位教授均獲國際聲學協會頒發首屆布里淵獎章(Brillouin Medal),表揚其對共振聲學的貢獻。新技術亦吸引超過五間本地及國際公司洽購。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