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動市況中的定存產品策略(中信銀行(國際)司庫 陳鏡沐) - 陳鏡沐

波動市況中的定存產品策略
(中信銀行(國際)司庫 陳鏡沐) - 陳鏡沐

近月財資市場動盪不休。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六月下旬的退市言論,固然令資產市場顯著波動,外滙以及拆息市場亦然,日圓、澳元等多種貨幣滙價波動,在岸人民幣在半年結前更出現拆息大幅抽高的情況。
際此環境,今次將會談談銀行如何因應市況設計切合客戶需要的定期存款產品。
上半年的外滙市場可謂風雲變色,跌宕起伏,澳元由年初高位1.0598,輾轉回落至六月底的0.9138,相差1460點子,短短半年間澳元相對美元的購買力減少超過一成;日圓在首相安倍晉三上場後更是大幅轉弱,去年九月中時仍為1美元兌77.49日圓,但至六月中則一度低見103.21,波幅超過兩成。
雖然人民幣一如預期保持升值步伐,中間價屢創新高,但是在半年結前內地卻出現季節性銀根緊絀的情況,加上內銀需預留資金處理理財產品,以致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的短期拆息一度抽高至10厘以上,香港銀行亦紛紛在六月底時積極吸納人民幣,甚至以高息推出一個月定存產品,這情況直到半年結結束後才得以紓緩。
在市況波動的環境下,定期存款產品受大眾歡迎並不為奇,因其相對簡單安全而且回報可以預計。除了最基本的港元定存外,一些高息貨幣的定期存款,亦獲得不少客戶青睞。

但是傳統定存產品,通常在一開始敍造時便鎖定了貨幣種類、息率、年期。正如上文所言,外滙市場瞬息萬變,滙價波動隨時蠶食利息回報,甚至得不償失,一旦敍造外滙定存後,該貨幣出現強烈利淡的消息,例如澳洲央行預告行將減息,客戶亦難以「轉身」,要承受滙價下跌風險而徒呼奈何。
不過銀行的角色,正是要為客戶解決各種財務需要。規模較大的企業客戶,可以利用利率掉期或貨幣掉期來對沖利率或滙價波動,以鎖定回報。但是一般市民卻難以如此,因此便形成服務缺口,銀行可針對普羅市民的需要,推出嶄新的定期存款產品,讓客戶在定存期內,轉換存款的貨幣,提供「轉身」避險的機會。
從銀行角度而言,這種隨意轉換貨幣的定存產品,對銀行的資金安排靈活性有很高要求,因為客戶今天可能偏重於某種貨幣,但半年後卻轉移至另一種貨幣;加上需要設立系統配合客戶的轉換貨幣指示,產品的成本難免較傳統定存產品為高。然而,假如能夠吸引更多客戶敍造定存,為銀行提供可預計年期的穩定資金,實有助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
由此可見,縱使在動盪不休的外圍環境下,銀行只要積極研究客戶的需求,仍可達至客戶與銀行「雙贏」的局面。

陳鏡沐
中信銀行(國際)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