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強美元 - 利世民

利字當頭:強美元 - 利世民

六月中至今,美滙指數由81左右升穿84,碰上了美股業績期,財經媒體都用上了「強美元削企業盈利預期」做標題。事實上,所謂的盈利預期,還是分析員的自作多情。

憂香港地產及港股

中小企,面對滙兌轉變,尚且會做點對沖,能夠晉身成份股的大企業如果沒有管理滙兌風險,很難說得過去。說到底,今時今日美國企業在世界各地的競爭優勢,不是那種簡單的低成本;而且今時今日跨國大企業複雜的供應鏈,美元相對滙率的高低,對這些食四方飯的跨國大企業影響有多少,很難說得準。例如蘋果,由於日圓貶值,產品今年五月在日本加了價,平均由14%至16%不等。說到底,定價的能力還是取決於產品獨特性,這一點,美國企業當中也各有長短。
相反,強美元我最擔心的,不是美股,而是港股和香港地產。
自從港元掛了美元,美元就成為了主導香港經濟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87股災,接着是90年代初美國的衰退,其時的聯儲局話事人格林斯潘,將美元力壓,至最低位大概是95年中。至當時美國股市出現亢奮,聯儲局又緊縮銀根,美滙由2001年至2003年持續在高位,當時的美滙指數約莫為110左右。
美元長期疲弱,香港就炒個不停。相反,好似02、03年,淡起上來,股市可以得番幾十億成交一日。當然,今天美滙與高位尚有一段距離。但貨幣滙率是相對的概念;當歐、日、中、澳、加、紐等,個個都有動機貶值,而美元則是所有國家的對家。各國集體行動起來,首當其衝,就是一眾在明在暗將貨幣與美元掛了鈎的地方,例如香港。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