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轟直資校財政欠透明

議員轟直資校財政欠透明

【本報訊】名校轉直資備受關注,直資學校被指日益貴族化,剝削基層學生透過教育向上流動的機會,政府聲稱會加強直資學校財政透明度,但講一套做一套,昨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各直資學校財政狀況時,只以代號列出學校各自的學生人數、學費減免及獎學金總開支,助學金金額及受惠學生人數全部欠奉。教育界議員及反對直資團體成員認為,當局應公開直資學校詳細金額分配,否則難以監察。

助學金金額及人數欠奉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向教育局提問,查詢每間直資學校02年至今每學年收取的學費、學生總數、分別向多少名學生發放獎學金和助學金等,但當局昨以書面回覆時,只具名列出每間學校的學費,至於個別學校的學生人數,竟只用英文字母代表學校名字,如A校學生總數561人、學校B學生總數914人。
當局亦沒有提供助學金金額及受惠學生人數,只列出各學校的學費減免及獎學金兩項總開支,同樣地沒有公開校名;10/11年度73間直資中小學當中,學費減免及獎學金總開支由1.7萬元至1,847萬元不等,沒有相關學生數字,有多少學生受惠不得而知。
教育局要求直資學校須最少撥出學費總收入的10%,作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確保公平入讀機會,亦於2012年8月提出,要直資學校在賬目中,明確劃分不同收入的來源及支出,以協助持份者清楚了解學校的財政狀況。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當局連各校的學生人數也不開名,又拒透露助學金金額,「獎學金唔同助學金,你全部唔開名,點協助持份者了解學校財政狀況?」他促當局全面交代相關數據。聖士提反女校舊生直資關注組成員廖淑華亦認為當局應出示詳細數據,她批評直資制度有問題,須盡快檢討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