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像一齣連續劇,情節不斷發展,但角色性格不會變。
近日在反對擴建屯門堆填區一役最出風頭的劉皇發,民主派提起他,都會豎起大拇指讚他政治手腕厲害。這完全是經驗之談。在新界西起家的民主派,大概不會輕易忘記劉皇發當年如何在區域市政局選主席一役,為他們上了政治一課。
八十年代,劉皇發、張人龍被視為新界兩大龍頭,但張人龍和港英政府關係稍為佔優。新成立區域市政局,港英最先便扶植張人龍擔任主席。不過,當張任期屆滿,要角逐連任,劉皇發卻主動拉攏民主派結盟,協議由劉皇發取代張人龍擔任主席,而民主派派代表做副主席。
這一幕,實在像透了前日民主黨陳樹英、民協嚴天生坐在劉皇發身邊,槍口一致反對政府擴建屯門堆填區。
區域市政局主席投票當日,劉皇發、民主派兩夥人仍結伴飲早茶,言笑晏晏,絲毫沒有風聲會變卦。但飲完荼之後,民主派就收到劉皇發電話,表示取消結盟。
結果,劉皇發沒有角逐主席,張人龍順利當選,而民主派當然也做不成副主席。但透過這一役,劉皇發成功爭取到張人龍支持他參選立法局,從此在政界越趨活躍。
千萬別以為三十年前的舊事過時,類似戲碼回歸之後其實不停上演,尤其曾蔭權時代,最出神入化。
2005年董建華腳痛下台,劉皇發率先表態鄉議局要派人參選特首,曾蔭權雖然早已被北京欽點,但仍嚇得馬上紆尊降貴,遠赴天水圍出席劉皇發頭馬張學明地區辦事處開幕,以免選舉橫生枝節。
2006年禽流感肆虐,政府立例禁止散養家禽,劉皇發帶頭反對,不但揚言要帶領原居民到中環周街放雞,務求國際金融中心雞飛狗走,而且更要向法庭提出司法覆核,挑戰政府。來勢洶洶,但最終卻甚麼都沒有發生,劉皇發轉軚支持政府,並自掏腰包打造999足金金雞送贈原居民消消氣。2009年,劉皇發獲曾蔭權委任做行政會議成員,後來被揭漏報樓宇土地賣買,亦獲政府力撐。
所以,飽受堆填區之苦的屯門居民,千萬別太早放心。劉皇發和他所屬的經濟民生聯盟在剛過去的星期一表態反對擴建屯門堆填區撥款,不代表他們必然在周五的財委會投反對票。公開表態只是幕後討價還價的籌碼。今次劉皇發究竟最想要甚麼,眾說紛紜,但一定不是政府放棄在屯門擴建堆填區。
不錯,今次擴建屯門堆填區重災區的龍鼓灘,和劉皇發淵源極深。想當年,年僅24歲的劉皇發在鄉議局主席陳日新支持下,擔任龍鼓灘村村代表,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新界村代表,而且一做50年,並由此踏上平步青雲的政治路。如果沒有龍鼓灘,可能不會有今日的劉皇發;但如果以為今日的劉皇發,可以單單為龍鼓灘放棄和政府政治交易,實在天真。
過去數十年,如果沒有劉皇發支持政府,中電又怎可能在龍鼓灘興建發電廠?青洲英泥又怎可能在附近興建水泥廠?根據2009年劉皇發加入行會的申報,他以個人名義擁有143幅屯門土地、15幅新界北土地、5幅元朗土地;以公司名義則持有最少4幢屯門出租物業、6幢屯門自住物業。這些,才是真正會叫人牽腸掛肚。
如果屯門民居真的受夠了,堅持反對擴建堆填區,請大家挺身而出向全港市民表達你們的訴求,爭取社會的支持。千萬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劉皇發和經民聯身上,以免隨時失望--反而長毛的拉布,有機會絕處逢生。
李慧玲
電台烽煙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