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發展四大疑問(立法會議員 馮檢基) - 馮檢基

東北發展四大疑問
(立法會議員 馮檢基) - 馮檢基

特區政府日前公佈最新修訂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其中值得斟酌的地方甚多。其中最為人詬病且被指摘為官商勾結的,莫過於所謂「加強版」的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然而,除此以外,還有其他要點是該計劃所忽略的,現舉其中四個主要疑問以作討論。
配合香港的長遠發展? 發展局局長多番強調,發展新界東北對長遠香港房屋供應舉足輕重、不可或缺。可是,根據施政報告,2031年將要建造三十多萬個公屋單位,而長策會更定出十年建屋四十多萬的目標。反觀新界東北,直至2031年才完全供應三萬多個公屋及居屋單位,和二萬多個私樓單位。這只佔政府的建屋計劃不足兩成,試問如何「不可或缺」?
另外,根據政府的人口推算,香港將面臨嚴峻的人口老化問題,讓城市規劃更顧及長者生活需要,甚至建立「銀髮社區」都是逼切的。然而,整個號稱顧及香港整體長遠發展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竟無觸及此等問題。
規劃合乎公義? 發展區以南有一個比粉嶺北發展區還要大的高球場,並沒有納入規劃。政府以面積大評估需時為由推搪過去,此又為自打嘴巴之說。整個發展計劃醞釀經年,若有心發展評估早應進行。而高球場此等私人會所用地大多接受政府超低價的租金優惠,卻無負起推廣體育之責,並淪為少數達官貴人的耍樂用地。另一邊廂,整個計劃完全避開原居民村落,而對沒有鄉事勢力支持兼欠缺財力的非原居民村落開刀。由此可見,這樣的規劃並不公義。
香港不需農業? 發展計劃中有數十公頃農地,政府表示有一大部份為棄耕地,亦會讓農民復耕。但是,搬遷農地再發展農務絕非三數年可完成,而且復耕地亦未必完全適合農業發展。另一邊廂,政府安排的復耕地其實大多本身已有農戶和私人業權,所謂安排農戶復耕其實並無十足把握的。
其實,漁護署的農地復耕計劃一直不乏申請者,卻大多缺乏農地配對,現有大量棄耕地不善用實令人費解。而進一步想,香港農業匱乏、糧食自給率之低早已世上罕見,如今供港食物昂貴、運輸時碳排放嚴重,發展本地農業似乎有其需要。而實際上,新界早已有八平方公里的棕土區可供建屋發展。故此,政府動輒便以發展為由摧毀數十公頃農地,再隨意撥地復耕的做法實不可取。
有顧及低下階層需要? 自上世紀起,新市鎮一直缺乏就業機會予低下階層,而經濟活動亦集中於傳統市區。結果,低下階層集中居於市區,甚至劏房。而新發展區對市民的吸引力,是否可與市區媲美亦是存疑的。觀乎整個發展計劃,似乎對此亦無絲毫着墨。
小結 一些城市早察覺發展過度集中,將會帶來人口、基建不均等禍害,故發展其中心外,於其他區域亦再建一些不同功能的副中心。東京便為一例,除擔當政經中樞角色的城市中心外,尚有池袋、新宿、澀谷等副中心。發展新界東北雖不能同日而語、方向亦未盡相同,但發展香港不同區域對長遠都市規劃和舒緩傳統市區的擁擠、人口及住屋壓力實有好處。然而,至今政府表現短視、回答含糊,予人「盲搶地」的觀感,實難教公眾信服。

馮檢基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