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18年前的黑暗一天 - 丘亦生

金融雲端:18年前的黑暗一天 - 丘亦生

內地「錢荒」輻射出來的副作用,仍令市場驚魂未定,此時卻盛傳中央將於年內強推一隻18年前令人聞風色變的衍生工具——國債期貨,究竟這是改善市場效率,還是添煩添亂?我擔心是後者。
內地媒體傳出,國務院7月初已同意,由中證監擇日推出國債期貨。國債期貨可以用來對沖利率風險,被視為利率市場化的一步棋,又可鼓勵債券投資。有論者甚至認為,如果國債期貨早點推出,近期錢荒便不用慌,因為可以在息率急升時沽空國債期貨鎖定風險。
說得固然動聽,但如果有長時間跟進內地金融發展的,很難不知道國債期貨的前一世,而那一頁毫不風光。時為1995年,當時才面世幾年的國債期貨,爆出了「327」醜聞,被當時的《金融時報》形容為「中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自此國債期貨被叫停,坐了18年監,中國的金融期貨產品發展亦因此蟻步前行。

國債期貨出事 中央叫停

「327」期貨合約是出事的三年期國期合約的代號。1995年2月,財政部旗下公司中經開與上海市政府旗下的萬國證券大撼大,令市場大幅波動,投資者血本無歸。
故事是這樣的,萬國證券收到料,得悉財政部1995年將多發行50%國債,由於供應大增,將可能推低債價,而當時市場共識是通脹紓緩,債價行情看漲。
萬國證券因此靜雞雞累積大量國債期貨空倉,尤其是「327」合約。市場上沒有秘密,萬國的手影被行家密切注視,同時間,財政部已悄悄變卦,大幅縮減發債計劃,甚至透過旗下公司中經開做好倉,實行球證落場,奈何萬國證券懵然不覺,還一味造淡。
最後當財政部揭曉真相時,萬國才知道中伏,但不願意在巨虧下平倉,於2月23日收市前8分鐘以一敵百,用大量空倉把圍攻的好友硬生生殺退,在該8分鐘內,萬國沽出了相當於面值逾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國債期貨,為現貨發行量近10倍,也遠遠超出了監管容許的持倉水平。
這一役令國債期貨市場徹底崩潰,不少對撼的經紀行陷入財困,資不抵債。上海交易所面對亂局,於當晚宣佈取消收市前最後10分鐘的交易,及停市三天,這個推倒重來的決定,反過來令萬國證券輸到開巷。
事件最後不獨令中央立時叫停國債期貨,更令有證券教父之稱的萬國證券負責人管金生有牢獄之災,連當時的上交所總經理及中證監主席都要落馬,只有財政部及中經開成為贏家。

訊息不對稱 重推有難度

走了這許多路,或許中國的金融市場,已有條件重新接受這利率衍生工具,但我發現,當年的一些橋段戲碼仍然未變,內幕交易依然大行其道,而且有訊息優勢的國家隊,霸氣不減當年,在訊息不對稱及球證球隊角色模糊之下,如何能建立一個有序公平的市場?再看近日錢荒,人行稍為收水,大家便手忙腳亂、呼天搶地,這時推出一隻曾經炒爆市的產品,時間性有點詭異。
金融發展不是不可以,如果內地像梅禮在英國溫布頓奪冠一樣,相隔77年才由國家隊勝出一仗,讓其他市場參與者有平等參與的優勢,我估計成功的機會將大增。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