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Cute蛙愛夜蒲 生仔靠愛的泡泡

俏Cute蛙愛夜蒲 生仔靠愛的泡泡

親親大自然,不一定是烈日下暴曬,因為部份動物喜愛夜蒲,只能晚間一瞥行蹤。有環保團體「帶團」夜探塱原,教市民認識青蛙及蟾蜍,還有產卵時不可或缺的「愛的泡泡」,瞭解濕地生態。

上水塱原濕地,除了水稻等農作物吸引禾花雀等留鳥,原來水田環境亦是多種青蛙及蟾蜍的天堂。這些兩棲類怕熱怕乾,日照下活動容易脫水喪命,所以晚間才活躍起來。

濕地養活虎紋蛙(通稱田雞)、澤蛙、花狹口蛙、斑腿泛樹蛙等,還有難得一見的粗皮姬蛙,以及塱原最小、身長僅2厘米的飾紋姬蛙。雌蛙體形較大,交配時需要揹着「老公」,產卵時更會分泌一大團「愛的泡泡」,保護及濕潤卵子。

澤蛙顏色多變,部份背部中央有金色條紋。長春社圖片

斑腿泛樹蛙雄小雌大,交配時由老婆揹着老公,並分泌出泡沫(圖左),保護產出的卵子。互聯網

虎紋蛙(田雞)

花姬蛙

靠皮膚呼吸 搽蚊怕水勿摸

蛙類夜蒲乃生理需要,牠們透過皮膚呼吸,不少種類表皮濕潤光滑。因此,夜探生態時忌用強光長時間照射,人類亦不宜觸摸捕捉,尤其使用驅蚊劑後摸蛙,有如用化學毒藥令牠窒息。

長春社保育主任劉善鵬指出,部份市民對夜間生物有恐懼,希望透過正面教育活動,令他們明白夜行動物也為環境付出,穩定生態。

不過,越來越多塱原農民,因市場需求問題,把原本種通菜、西洋菜的水田,改為種生菜等「旱地菜」,水田比例正逐步減少,蛙類恐失去繁殖地方。劉善鵬表示,會與村民及地主合作,協助種植生態價值較高的水田植物,保持塱原濕地質素。

記者:伍嘉豪
攝影:王俊龍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